专访青山周平:家是永恒的主题,生活空间要与城市紧密相连

日期 | 2018-10-25 来源 | 环球网

  

  “设计中国北京”在全国农业展览馆9月25日落下帷幕,此次展览是设计中国首次在北京举办活动。期间,80后日本建筑设计师青山周平来到现场和大家分享了他对“灵感、自然、工艺和科技”的看法。

  

  论坛现场人头攒动,通道里站满了专程前来看青山周平的粉丝。

  

  青山周平,日本设计师,毕业后在北京生活了13年,说着一口流利的中文,因国内一档房屋改造节目迅速走红,如今在微博上收获了大批年轻粉丝,被粉丝们称为“设计男神”。除了在胡同里的工作室内处理日常事务外,他还喜欢游走在老北京胡同里,观察人们的生活方式。

  家是永恒的主题

  

  无论是在近期举办的展览中还是在日常承接的项目里,青山周平对家的概念有着自己的理解。“最近几年我一直在探索共享家庭的概念,随着时代的发展,不少年轻人需要面对的是新家庭的概念,生活空间可能会更偏重半工作半家庭的模式。”青山周平说道。

  

  不仅仅是北京,在全球各大一线城市中,每个人的生活空间越来越多地被挤压,如何把家打造地更具舒适,是每一位设计师当下面临的难题。“在东京,每个人的城市空间很小,但是楼下的街角就有便利店,很多东西都可以在那里买到,再比如居酒屋,我不用非要在自己的房子里接待朋友,甚至是洗澡也可以在公共浴室里完成。所以在城市中的生活空间可以把它想做一个仅供容纳自己东西的集装箱,略去家的传统功能性,也是一种新型城市生活的方式。”青山周平在聊到当下如何解决当下年轻人生活空间被侵的问题时说道。

  城市突起物运动,让城市与你有关

  在微博上,很多粉丝会发一张内容为把包或者其他东西挂在某个建筑突起物上的照片,然后@青山周平,往往这样的举动会得到他的点赞回应,这就是青山周平的城市突起物运动。“最开始的时候我看到广场舞的阿姨们,他们从家带来一个塑料袋、包包,找一些树、栏杆,把包挂在上边。我觉得这个行为很有意思。所以也就开始这么做,后来在粉丝中发起了这项活动,其实更多地是想按照自己的想法去使用城市空间,使它与我产生一些关系,城市会变成我的空间。”

  中国人的生活美学风格渐趋简约

  

  多年生活在中国的青山周平也在观察着中国人的审美观,“刚来北京的时候发现很多人喜欢欧美的设计风格,在家装上使用这种风格很明显,现在这类人的比例减少了,很多人喜欢简单的风格,颜色上也会倾向于白色、木色。”在问到为何会有这种转变时,他说道“这个还是和家庭面积有关,过去的时候房屋空间很大,可以尝试欧美的设计风格,家具也可以很大,做夸张的造型,但是现在房子越来越小,无法装下美式沙发,这时候人们会选择小一点的,比如日式北欧的家具,颜色也相对简单一点,颜色特别绚的东西会打扰空间的美感,房屋面积的改变使得人们的审美也会跟着变化。”

  风格是表面背后的生活方式

  

  审美观的改变也在反作用着设计师的风格,但对青山周平来说,无法认同的理念不需要尝试,“我不会追求表面风格上的变化,因为我是日本人,如果我做美式、意大利风格会显得特别假,我自己也无法说服我自己。”谈及文化差异,青山周平坦言:“我不会做地域性的东西,我只做我喜欢的。有时候我会加入日系风格,注重空间感,因为与生俱来的文化内涵是无法从我身体里割裂开的,但我也不会刻意把日本风格带到作品里。”

  单纯按照地域来划分设计风格对于青山周平来说显得有些片面。“其实对我来讲风格不是特别重要,很多时候它只是一个表面的东西。我的很多设计是把日本人身份与北京生活相结合而产生的。北京胡同里的屋顶瓦片是表面,我不会照搬到作品中,但生活方式,比如人和自然、城市的关系,这些看不到的我会有保留,不过我不会通过表面符号化的东西来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