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展局副秘书长迪米特里:很多城市都想复制上海世博会的巨大成功

日期 | 2017-05-18 来源 | 新华网

  新华网上海5月18日电(邹瑞玥)5月18日国际博物馆日当天,世博会博物馆迎来了“WE TALK世博讲坛”的首场活动。国展局副秘书长迪米特里与上海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世博会博物馆理事会理事长洪浩、世博会博物馆馆长刘绣华共同回顾了世博会博物馆如何从一个图纸上的理念渐变为建筑的诉求,并展望了博物馆的未来发展。

  作为国际展览局认定的第一座永久性世博展馆,世博会博物馆堪称是一座见证近现代人类和社会文明发展成果荟萃的重要驿站。它既总结过去,更面向未来。迪米特里介绍,国际展览局之所以选择将其全球唯一的官方博物馆和文献中心落户上海,不仅因为2010年世博会成功、精彩、难忘,更因为上海作为国际文化大都市和世界旅游城市展现出的活力。国际展览局相信,世博会博物馆将成为一座广邀四海宾朋聚焦未来发展的人文家园。

  “世博会遗产,是不是应该比世博会本身更宏大,更可以期待。”站在世博会博物馆所处的这片区域,迪米特里感到非常兴奋。他在照片上看到了这片区域翻天覆地的发展,因为世博会,这里成为了一个新的地标,中华艺术宫、世博中心等世博场馆的后续利用,体现了伟大的智慧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在这里就会理解为什么世界上很多城市都想要主办世博会,去展示文化的精彩之处,去获得新的发展动力。很多城市都想复制上海世博会的巨大成功。”迪米特里如是说。

  在2010年的184个日子里,上海世博会以“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主题,展示了人、城市、生活如何和谐相处。240多个国家、地区和组织这里展示各自的特色风情。人们在世博会看到的,不仅仅是展品,更是交流、沟通、体验。在迪米特里看来,这也是在互联网时代,人们会永远需要世博会的原因:“互联网通讯固然重要,可以使人很快获得信息知识,但是互联网和信息技术无法解决体验问题。就像你只是看着一道菜,怎么可能知道它有多好吃?”

  “世博会一直都在变革创新之中,从过去对新机器、新技术的展示,逐渐演变为对人文、科技、环保生活方式的展示。”洪浩认为,随着世博会的发展,它将不断创新,而世博会博物馆的气质,就是承接着过去与未来,折射出人类经自身奋斗所取得的不同形态的文明成果,开放了无数空间,让人们遐想未来。

  上海世博会的另一个重要的精神遗产就是世界城市日。2010年10月31日上海世博会高峰论坛上发布的《上海宣言》中倡议,将10月31日上海世博会闭幕之日定为世界城市日,让上海世博会的理念与实践得以永续,激励人类为城市创新与和谐发展而不懈追求和奋斗。这是中国首次在联合国推动设立的国际日,获得了联合国全体会员国的支持。遗憾的是,目前世界城市日的参与度还不高。刘绣华表示,世博会博物馆同时将是汇集全球智慧探讨城市治理问题的开放平台,欢迎各国专家学者在这里全方位、多角度探讨城市治理面临的问题,总结和继承世博遗产,让每一届凝聚无数人智慧和汗水的世博会都能绵延文化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