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社区、共享单车……这些创新模式在2010年上海世博会就有启示

日期 | 2017-11-02 来源 | 上观新闻

WDCM上传图片

  当年世博会洒下的智慧种子,如今已在上海城市转型发展道路上发芽。

  2017世界城市日上海论坛11月1日在世博会博物馆举行。论坛以“建设人文之城:共治与共享”为主题,从城市规划、城市设计、城市治理、共享经济与低碳发展等几个具体议题入手,邀请了政府、企业、专家学者和社会各界代表,深入探讨城市相关领域的热点话题,共同分享了当前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方法与路径,以促进上海经济社会转型,更好地打造创新之城、人文之城、生态之城。

  “世界城市日”是联合国首个以城市为主题的国际日,也是第一个由中国政府倡议并成功设立的国际日,它的起源和上海世博会闭幕式有关。2010年10月31日上海世博会高峰论坛上发布的《上海宣言》倡议将10月31日定为“世界城市日”,以使上海世博会“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理念及实践得以永续。经第68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从2014年起,将每年的10月31日设立为“世界城市日”。2017“世界城市日”的主题为“城市治理,开放创新”。如今,在世博会博物馆举行城市日论坛,也可谓上海世博会有形遗产与无形遗产的一次结合。

  本次论坛的主题“建设人文之城:共享与共治”,与上海世博会“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主题一脉相承。党的十九大报告把“不断创造美好生活”作为新时代的关键词。这体现了自2010年以来,全社会对这一命题不断进行思考和探索,也体现出当年上海世博会主题的前瞻性和生命力。

  其实,如今备受关注的共享经济、低碳发展也在2010上海世博会中有所启示。世博会博物馆馆长刘绣华介绍,2010年上海世博会首次提出了“城市”的主题。它弘扬了绿色、低碳、可持续等城市发展的新理念,为新世纪人类的居住、生活和工作探索崭新的模式。比如上海世博会的创新亮点“城市最佳实践区”分宜居家园、可持续的城市化、历史遗产保护与利用、建成环境的科技创新等四个版块,将全球范围内解决城市发展中的问题的优秀案例集中展示。伦敦零碳案例馆的原型取自世界上首个零二氧化碳排放社区——伦敦郊区的贝丁顿零碳社区。展馆通过对阳光、水和风的充分利用,展示了建筑的节能减排。澳门德成按案例中,百年老当铺“德成按”成功变身为典当博物馆和文化会馆,在修复与利用中创新地采用政府出资维修、民间协会策划和企业运营管理的方式,探索出一条共治共享的、可持续的历史文物保护模式。欧登塞案例馆是一个开放式的露天展馆,各种自行车、骑车装备和丹麦式自行车道都告诉人们,欧登塞市政府自20世纪70年代起为推广自行车所做的努力,使“有车不开、环保出行”成了这个自行车王国时尚而健康的生活方式。

  2010年在城市最佳实践区里闪耀的这些智慧种子,如今已在上海城市转型发展的道路上发芽。今年,上海市首批低碳社区诞生,居民低碳环保的生活方式是这些社区最闪亮的名片;苏州河边九十多岁的原永安公司新泰仓库变身总部经济大楼、百年历史的民生码头转型为“滨江百老汇”,越来越多的历史建筑,在新时代重新焕发出活力。从杨浦大桥到徐浦大桥的45公里黄浦江岸线将基本实现贯通开放,开启了市民在江边散步、慢跑或是骑着共享单车,享受世界级滨江水岸的生活新模式。

  从2010到2017,世博理念润物细无声,将“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从口号一步步变为现实。

  本次论坛由上海市住房和城乡建设管理委员会主办,上海世界城市日事务协调中心、上海市城乡建设和管理委员会科学技术委员会办公室、世博会博物馆承办。

  作者:钟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