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9号下午,在“她·世界–女性世博之迹”展览展出期间,“世博会时代的女性艺术家”艺术导赏在世博图书馆成功举办。艺术脱口秀创始人、敦煌文化守望者---罗依尔,用幽默风趣的言语,为观者带来了一场趣味横生又极具科普性质的特色艺术导赏。
导赏主题“世博会时代”并不特指一个具体时期,更像是时间跨度中的一个特殊切入点。罗伊尔老师从古希腊时期的艺术形式开始,跨越文艺复兴时期,最后落脚于19世纪的现代艺术。
女性在艺术领域地位的确立是从19世纪末的印象主义绘画开始的,这一时期也是世博会在巴黎蓬勃发展的阶段。罗伊尔老师选取了最具影响力的艺术流派—印象派中的两位女艺术家:莫里索和卡萨特进行了深入解读,旨在通过解读莫里索与卡萨特的作品,知晓画作背后接近现实的时代环境与人生故事。
莫里索(左)卡萨特(右)
01 莫里索
莫里索出生在上流社会家庭,其父是法国高级官员,母亲来自艺术世家。优越的家庭条件给予了莫里索学习绘画的机会。
莫里索的二姐艾德玛作为莫里索画作中的“常客”,从小就与莫里索一起学习绘画。但在那个时期,由于绘画只能作为一种高雅的爱好兴趣,艾德玛在结婚后便放弃了作画。莫里索的代表作《摇篮》中的人物便是姐姐艾德玛。
The Cradle, BertheMorisot, 1872
Credit: Musée d'Orsay
同样是描绘摇篮里婴儿的场景,印象派代表莫奈也有相似题材的创作。构图上,莫奈将画面的视觉焦点放在了自己的儿子Jean Monet身上,妻子卡米尔则更多是以保护者的身份,置于画面的边缘,以背影的方式呈现在观者面前。相比之下,莫里索的画中则呈现出母亲(姐姐艾德玛)和在纱帐内熟睡的婴儿构成的和谐画面。看似不经意间的三角形架构(母亲右手边的空间,后边的纱幔与婴儿上方的纱帐),莫里索以独特的女性视角,将母亲的形象桎梏在一定的密闭空间内,暗示一定的身份受限。
(右)The Cradle– Camille with the Artist’s Son Jean, Claude Monet, 1867
Credit: National Gallery of Art
不仅仅是身份的限制。相比于出逃至户外,追着阳光在作画,不断捕捉瞬时光影变幻的莫奈,作为法国上流社会的女子,她们常常被束缚在家中。因此,莫里索的画面主题常常囿于平凡的家庭生活,模特也大多是身边的亲人。
Woman and child on the balcony, Berth Morisot, 1872
Credit: Art Institute of Chicago
《阳台上的女人和孩子》画中,打扮优雅的母亲(莫里索的姐姐)与孩子一起在阳台上远眺美丽巴黎,展现出一种对外风光的憧憬感。
在一众印象派大师中,莫里索与马奈的关系十分密切。1874年,莫里索嫁给了马奈的弟弟尤金马奈---一个擅长绘画与写小说,在婚后身体力行地支持莫里索的绘画事业,同时竭力照顾女儿,甚至为此放弃了自己事业的男性。于是,最早一批女儿与父亲间动人互动的画面被描绘了下来。尤金马奈也成为莫里索画布上唯一出现过的男性。
Eugene Manet and His Daughter in the Garden of Bougival, Berth Morisot, 1881
02 卡萨特
与莫里索一样,卡萨特的出生也十分优越,生长在上层中产阶级,师从古典主义大师让·莱昂·杰罗姆,因此卡萨特有着坚实的学院派基础。
身处当时男权主宰的艺术圈里,“第二性别”的身份让卡萨特更加关注家庭、孩子、友人等的主题。她的姐姐莉蒂亚,也成为卡萨特画作中最爱的模特。
In the Loge, Mary Cassatt, 1878
Credit: Museum of FINR Arts, Boston
这幅《包厢里》的画中人物被认为是卡萨特的姐姐莉蒂亚(或卡萨特本人),她正拿着望远镜注视前方的舞台,知或不知不远处有一位男士,正用同样的方式集中注意盯着自己。
剧院,作为当时上流社会日常消遣去的场所,看剧的女性与演出的舞者成了众多画家绘画的主题。对比德加与卡萨特的画作,德加将视觉的出发点放在了舞台最边侧,这个在当时剧院里最贵的位子。同样的位子,另一侧坐着有钱的男观众,那时被叫做“Abonnés”(资助者)。遇到心悦的芭蕾舞演员,“Abonnés”便可向她们求欢。德加的画作,一定程度上暗示了世博会时代的巴黎歌剧院中金钱与权色的混杂。
Ballet Rehearsal on Stage, Edgar Degas, 1874
Credit: Musée d'Orsay
与男性艺术家展现的剧院女性不同,卡萨特画中的女性并非只是男性视觉上享乐的工具,而具有鲜明的个人特色。画中人物望向舞台的眼神坚定而自我,这夹杂在男性观众中的名流女性,弯曲的手臂似乎隔绝了男性追逐的目光。她们更纯粹地喜欢着舞台与艺术。
“和你谈谈法国。如果女性认真工作,在这里她们不必为了获得认可而战斗。”---玛丽卡萨特
Reading Le Figaro, Mary Cassatt, 1878
卡萨特是超越她所在时代的女权主义者,不断在绘画中展现19世纪的女性—尽管处在男性主导的世界中—却坚定自我立场的情景。例如通过描绘她母亲阅读报纸的情景,暗示女性识字与参与家庭以外社会活动的重要性。
在男权当道的时期,女性艺术家存在诸多不易:
她们需要有厚实的家底支撑,即使在艺术史中的地位不明显逊色于任何一位同时期的男性同侪,她们的名字也鲜少被后人提及。
女性在绘画与雕塑中的形象,大多也是符合男性视角下承载男性欲望的主流审美,鲜少有真实的女性表达。
The birth of Venus, Sandro Botticelli, 1483-1485
Credit: Uffizi Gallery
而这更映衬了作为印象派大师、19世纪法国先锋画灵魂人物---贝尔特·莫里索与玛丽·卡萨特的珍贵。她们将花瓣压在调色板上,用带着花香的笔触,自由铺洒在画布上。通过一种比男人更微妙的意图与远见,力图摆脱情感、迂腐的规则,产出描绘真实女性形象的作品。
正如莫里索个人日记所说“我唯一的要求是我深知自己的价值”,本次艺术活动导赏,从莫里索和卡萨特的自我实现之路切入,向公众展示女性特有的坚韧,述说了女性艺术家如何在社会规则、婚姻家庭与自我实现、艺术创作之间,获得的最大的平衡。
活动现场罗依尔老师与观众的可爱互动
03 世博图书馆馆藏相关书籍推荐
《敦煌遇见卢浮宫:何以为美》
·作者:罗依尔
·主题词:敦煌石窟;博物馆;巴黎
·索书号:chi/K879.21/464
·出版年:2023
·语种:中文
从浮华盛世走入荒凉大漠,当达·芬奇遇见经变画,他会对哪个洞窟更感兴趣?米开朗基罗面对九层楼大佛,又会生发出什么样的灵感?拉斐尔与敦煌的美人们,会是怎样美的历程?跟着罗依尔,打开脑洞,在罗浮宫与敦煌的梦幻联动中,开启一场横跨东西的艺术碰撞实验。在欢笑中观摩东西方艺术杰作,在对比中发现敦煌之美。
(PS.书的扉页有罗依尔老师亲笔的美好寄语,快来寻找。)
《Impressionism :origins, practice, reception》
·作者:Belinda Thomson
·主题词:印象主义;绘画;鉴赏;法国
·索书号:eng/J209.9/1788
·出版年:2000
·语种:英语
19世界70、80年代,一群法国艺术家,采用一种挑战法国美术学院与沙龙的“官方”绘画观念和题材的方式,开创了印象派。“印象派的革命性质”源于政治激进主义、对科学和个人主义的信仰、以及对真实的现代生活和即时视觉感知的艺术观念。今天,印象派艺术家的革命目标却被普遍忽视了。
作者Belinda Thomson在此书中,通过大量的一手资料研究,将艺术家们自己的思想与个人的生活进行了阐明。读后也许可以感受到,印象派所传达的,不仅仅是感性化与简单化的艺术风格,还有对社会政治、科学、个人主义以及现代生活的深刻思考。
《如何看懂印象派》
·作者:丰子恺
·主题词:印象画派;绘画史;世界;
·索书号:chi/J209.9/1853
·出版年:2015
·语种:中文
印象派画家被丰子恺认为是“光的诗人”,以纯粹的眼光播出色和光的世界。在本书中,丰子恺用通俗淡雅的语言,对印象派代表画家及其作品进行了简练而精准的点评,点出东方绘画对印象派的影响,指出印象派与现代艺术的内在联系。引读者体味绘画中“光的语言”和“色的文字”。
图书馆预约
1.查看14天内的可预约日期
2.选择到馆日期,提交申请。如果预约成功,“我的到馆预约”中,将显示预约记录。
3.到馆当日,使用微信小程序的读者,请出示小程序“二维码证件”扫码入馆;无法使用微信小程序的读者,请凭有效证件至服务台换取单日证。单日证和“二维码证件”均可用于当天多次出入世博图书馆。
世博图书馆微信小程序
拨打咨询电话021-23132898
或联系library@expo.cn。
(工作时间:图书馆开放日9-16点3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