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博物馆变成学生的第二课堂丨看“小八腊子”玩转世博馆

日期:05-31-2021来源:世博会博物馆

  中小学要利用博物馆资源开展教育教学,这是教育部前段时间提出的要求,但除了逛逛场馆、看看展览,还能有什么更好的方式吗?

  当然有!来上海世博会博物馆当“世博小导游”,担任“小小讲解员”,做一回“小小策展人”。

  小八腊子玩转世博会博物馆

  黄浦区中华路第三小学和上海世博会博物馆做了一个大胆的尝试,5月26日上午,他们发布了这一探索的成果——《“小八腊子”玩转世博会博物馆》。该课程成为黄浦区首批德育共享课程,以此来迎接“六一”儿童节并献礼“七一”党的生日。

  自行绘制世博馆参观地图、编写导游词、课程整合、自主学习……“小八腊子”穿行于世博馆的每个角落,讲述城市发展的故事……现场的情景剧《世博小导游》,生动再现了这一课程初创时的场面。以“小八腊子”向阳寻美为主题,融入式课程、体验式课堂、开放式教学、跨学科研究、五育无痕渗透,这些都将成为课程的新元素,引导学生用一双双智慧的眼睛,去发现和思考博物馆中与学科相关的知识,并将知识转变为能力。

  黄浦区中华路第三小学与世博会博物馆签订馆校合作项目,建立共享共建机制。自此,双方陆续开发了《“小八腊子”玩转世博会博物馆》学习课程以及《我是小小世博志愿者》、《我是小小世博体验者》、《亲子世博游》等实践课程,还被认定为黄浦区首批德育共享课程,与瞿溪路小学、市八初级中学等一起进行课程共享的合作创新。

  我是策展人

  但“博物馆课程”仅限于场馆导览吗?馆校的相关负责人萌生了一个大胆的念头——能不能把课程再创新推进,让孩子们参与到展览举办的全过程呢?

  于是,双方在原有课程的基础上,结合馆内临展项目,培植新的生长点,创新开发《我是策展人》的主题式研学课程。

  《我是策展人》课程,分为“展览我策划”、“藏品我研究”、“内容我讲解”、“文创我设计”、“活动我组织”五大板块,以校内理论课+博物馆实践课的授课形式,根据每学期的教学内容将课程架构分为学前、学中和校外研学三个阶段。

  比如,由老师在学期前根据将要学习的内容,为班级布置自主探究的主题,推荐相关图书、纪录片等资料,引导同学们自主搜集学习资料,完成自主探究学习单;开学之后,同学们以自主探究的成果为基础,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在老师指导下,先将班级设定为主题特色的博物馆,充分利用教室黑板、书柜、窗台、外墙等空间进行实践。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也将贯穿整个学习过程。

  校外研学阶段,博物馆为同学们设定主题研学单,按照要求有的放矢地参观学习,提高学生研学的效果。“我们希望能够整合三类课程,项目研究引领,开展多学科向阳寻美”。

  校长吴玮介绍,这次的《我是小小策展人》是自2017年1.0,2.0版之后的3.0版,是首个实践微课程,在馆校教师共同研究教学的基础上,让学生对策展有初步认识,学习基本的装置艺术,尝试设计不同主题策展活动,策划一次有主题的布展。

  “课程3.0版将以点带面,点上,转变课程观念,馆校互为转化,打通学校与博物馆的空间教育概念;面上,围绕项目研究主题,整合学校三类课程资源,并将课程研究的经验延伸至其他场馆的学习,引领学生在不同主题的探究式学习中,收获知识,养成品格,塑造精神。”

  黄浦区教育局局长姚晓红表示,中华路第三小学整整4年坚持开展《“小八腊子”玩转世博会》课程的实践研究,从1.0版的承建活动支架,到2.0版的赋能课程内涵,再到今天3.0版的融创PBL项目,从学校课程到首批区域德育共享课程,与兄弟学校共享教育理念、共享教育内容、共享教育成果。

  “我们感受到了一所学校是如何围绕‘为什么培养人、怎么培养人和培养怎么样的人’三个中心问题,借助课程创生、推进、深化来创新学校内涵发展。”

  大同教育集团理事长、大同中学校长郭金华表示,这也是大同教育集团“德育一体化”的一次展示汇报。学校将项目化学习综合实践课程与少先队活动有机整合,强调实践性、开放性、自主性、生成性的课程赋予了少先队教育新的内涵,课程与活动相结合的形式让队员得到了更丰富的自主体验,更有趣的探索创新,更快乐的学习实践,并在各种经历中习得知识、锻炼思维、塑造人格。

  素材来源:上海黄浦、周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