穹顶之下:“外星人”的人生逆袭

日期:05-11-2017来源:世博会博物馆

WDCM上传图片

富勒球

  1967年蒙特利尔世博会

  诞生于1967年加拿大蒙特利尔世博会最显眼的设计是一个20层高的巨大圆球建筑,它就是巴克敏斯特·富勒设计的美国馆,也是这届世博会的标志性建筑,人们亲切地称其为“富勒球”。

WDCM上传图片

富勒球模型位于世博会博物馆第四展厅

  如今,我们把富勒球也带到了世博会博物馆,该模型位于馆内第四展厅,观众可以穿梭于此金属模型,浏览该届世博会的相关信息:图片、视听节目和3D元素。

WDCM上传图片

  富勒球直径76米,高61米,三角形金属网状结构合理地组合成一个球体。它是一种覆盖小都市空间的革新形穹顶,整个设计简洁、新颖,整体设计简洁、新颖,它以较少的建筑材料造成的轻质高强的屋盖,轻巧地覆盖整个空间,白天在日光下闪闪发光,夜晚通体灯火通明,是当年最光彩耀人、世界最大的网格球体建筑。

  巴克敏斯特·富勒是谁?

  为什么大家都叫他“外星人”?

WDCM上传图片

  丑、穷、疯

  一生饱经磨难

  但是48个荣誉博士学位证书和26项专利与发明

  建筑设计师、工程师、发明家、思想家、空想家、神秘主义者

  一个兴趣广泛的、富于远见的设计科学家

  富勒的一生贫困潦倒,却演绎了无数传奇。半个世纪以前,他就曾设计了一天能造好的“超轻大厦”,能潜水也能飞的汽车,拯救城市的“金刚罩”;而他提倡的低碳新概念,则启发了科学家并最终获得诺贝尔奖,至今为世界生态造福。

  他生活在上个世纪,但思考的却是这个世纪甚至是下个世纪的事情。更让今人觉得弥足珍贵的是,富勒所有的设计都贯彻着“低碳”理念。他信仰“用较少的资源办更多的事”。在资源紧缺、全球变暖的今天,人们愕然发现,这位像外星人一样的建筑师,给我们留下了一笔巨大的遗产。

  如何用最少的材料创造最大的空间?

  因为美国馆的建造,富勒被授予美国建筑师学会金奖。富勒之所以能够设计出这么有创意的“水晶球”,是因为他的圆球建筑源自其哲学思想:世界上最小和最大的物质构造是圆形和球体。圆是可以无限扩大的基础型,它也是最小和最大物质运动轨迹的形体。圆球建筑能够以最少的材料、最合理的结构、最小的投资,创造出最大的内部空间。

WDCM上传图片

  什么是网球格顶?

  他向美国专利局申请专利,将建筑穹顶设计成圆形。他将其命名为“网球格顶”,他说“评判建筑结构优劣的一个好指标,是遮盖一平方米地面所需要的结构重量。常规墙顶设计中,这数字往往是2500公斤每平方米,但‘网球格顶’设计却可以用4公斤每平方米完成。我用一块塑料皮就能造成这样一个结构。”

  风靡全球的富勒球

  这种不需要柱、梁、拱顶等支撑物的建筑模式,在当时遭到很多人的怀疑。它第一次被运用,是在美国空军位于北极的一处雷达站上。很多工程师打赌这圆顶很快会被大风吹倒,但两年测试期后,它仍安然无恙。

  自1967年蒙特利尔世博会美国馆被富勒设计成了20层的高圆顶建筑,人们亲切地称其为“富勒球”。也就是从那时起,球形建筑开始在全球风靡,方兴未艾。

  它造价低廉、建造迅速,印度的一家公司为非洲农民制造了几百个圆形帐篷,用于当地的可持续发展农业;卡特琳娜飓风过后,灾民也都住在根据富勒的设计原理建造的临时帐篷里。

  驻足世博会博物馆这个展项前,回想50年前这个不幸却又没有沉浸在个人不幸当中的天才,对每个观众来说也是一次难得的体验。

  找一找身边的球形建筑

WDCM上传图片

 

WDCM上传图片

 

WDCM上传图片

  作者:潘芸 林倩蝶 肖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