宅家电影指南

日期:02-28-2020来源:世博会博物馆

  北京时间2月10日,第92届奥斯卡金像奖在洛杉矶落下帷幕,韩国导演奉俊昊的《寄生虫》斩获包括“最佳影片”在内的四项奥斯卡大奖,同时也是韩国的第一尊奥斯卡奖。其余入围影片诸如《爱尔兰人》、《小丑》、《好莱坞故事》等在今年都收获了非常好的口碑。

  近年来,电影产业不断发展,新技术也在逐步实践。那么电影,究竟是怎样诞生的呢?

  静态照片如何变为动态影像?

  1872年加利福尼亚州州长引起了一个争论:马在快速奔跑的瞬间4条腿是否同时离开了地面?

  

  人们各持己见,于是迈布里奇接受了委托,对拍摄马快速奔跑的瞬间进行了大约6年的研究和探索。

  

  摄影师,埃德沃德·迈布里奇

  

  1878年6月,迈布里奇利用绳子将12台双镜头照相机隔相同距离列成一排,对一只快速奔跑的马进行了拍摄,马每次经过照相机前就会绊倒这12根绳子,随后开关就会被触发。

  

  实验结果既证实了马在快速奔跑的瞬间4条腿能够同时离开地面,也结束了数年来困惑画家和艺术家们的难题和争论。

  

  此后,迈布里奇发明了叫做“祖泼拉克西镜”的玻璃圆盘,后来称作动物实验镜。

  

  当圆盘旋转时,灯光将边缘上的连续画面投射到屏幕上,人们就能看到动态的影像。这也是现代电影萌芽期最经典的案例。

  世博会首次出现动态影像

  受迈布里奇的启发,安许茨发明了电动快速视镜。这样的新鲜玩意在1889年的巴黎世博会上展示,成为了人们在世博会上第一次看到的动态影像。

  

  它是靠展品内部的人不停转动圆盘,使观众可以通过门上的指定区域看到动态的影像。

  视觉暂留原理

  通过电动快速视镜再联系到动物实验镜以及关于马的争论,人们就发现:这些都是根据一个原理来实现的,那就是视觉暂留原理。

  视觉暂留:人们看东西是依赖视觉成像,由视神经输入大脑。但当快速运动的物体移走时,视神经对物体的印象不会立即消失,而会延续0.1-0.4秒的时间。

  爱迪生与活动电影放映机

  

  动态影像形成后,爱迪生发明了活动电影放映机。他选择采用的是长条式的胶片。1893年芝加哥世博会邀请爱迪生展示了最早的“活动电影”。

  

  它是一个4英尺高的机柜,50英尺长的35毫米胶片盘圈在马达连接的链轮上循环转动,每秒钟走48幅画面。白炽灯泡通过胶片下方的旋转快门照射,观看者便能从橱柜上方1英寸直径的孔洞中欣赏机箱内的电影。

  虽然爱迪生的活动电影放映机已经很接近电影了,但因为受到胶片长短的限制,放映的时间都很短,画面基本属于摆拍。于是大家还是公认之后卢米埃尔兄弟发明的才是真正的电影。

  

  电影之父,卢米埃尔兄弟

  卢米埃尔兄弟之所以被称为电影之父,是因为他们发明的电影设备不仅轻巧便携,可以直接拿到马路上拍摄,而且是最早利用银幕进行投射式放映的电影设备,满足多人同时观看。

  

  这是1895年他们为最早的喜剧片《水浇园丁》所制作的世界上第一张电影海报。

  现代电影正式诞生

  

  1895年12月25日,卢米埃尔兄弟在巴黎卡普欣尼斯大道咖啡馆首次公演了《水浇园丁》等10余部50秒的短片。这一天被全世界公认为现代电影的诞生日。

  

  1900年巴黎世博会上,卢米埃尔兄弟在宽30米、高20米的巨型屏幕上放映电影,成为世博会的点睛之笔。

  无声电影

  

  1936年,《摩登时代》被认为是美国电影史上最伟大的电影之一。查理·卓别林大量的身体动作和面部表情能让观众更顺利地了解角色的内心思想,这也是默片最大的特点。

  

  而默片中的喜剧之所以比戏剧受欢迎,正是因为夸张的演出姿态在喜剧中比较自然。

  电影产业从无声到有声的过渡

  

  1927年,世界电影史上第一部有声电影《爵士歌王》诞生,它也是第一部歌舞片。它标志着有声电影时代的来临,更是电影走向成熟期的象征。

  

  作为电影历史上第一部采用了同期声录制技术的长篇叙事电影。同期声录制:是指在拍摄画面的同时进行录音的方法。

  

  它远不是彻头彻尾的有声电影,默片中常见的字幕更是随处可见。但正是这一点让《爵士歌王》有了始祖鸟化石般的意义:人们能在一部电影里看到整个电影产业从“无声”到“有声”的过渡。

  彩色电影

  1939年纽约世博会播出了彩色电影《乱世佳人》,票房可观。一举获得了当年奥斯卡最佳彩色电影摄影奖、最佳彩色服装效果设计奖等八项奖项。

  

  这时,新的东西出现了。1939年纽约世博会开幕仪式上出现了现场直播。罗斯福成为了第一任出现在电视屏幕上的美国总统。

  

  电视的出现对于电影来讲是一个很大的冲击。如果每个家庭都拥有一个电视,那人们为什么还要去电影院看电影呢?但电视也很好地推动了电影的发展,此后出现了环幕、球幕等观影形式。如果要追求更好的观看效果,人们还是得去电影院。

  最早的IMAX系统

  1970年大阪世博会上出现了最早的IMAX系统。

  IMAX全称为Image Maximum,指的是最大化的电影采集和录播系统,为了最好的电影视觉效果而诞生的集拍摄、制作和放映于一体的电影拍摄体系。

  

  在多屏幕电影盛行时,上方三位来自加拿大的电影人和企业家决定设计一套新的系统,用一个投影设备代替多投影机式大银幕投影系统。

  

  《虎之子》是在大阪世博会上播放的第一部成功的IMAX电影。

  第一部3D电影

  1985年筑波世博会上出现了第一部3D电影《我们生为明星》。

  

  红蓝3D技术:提供左右两幅有视差的画面,通过立体眼镜等技术在放映时将画面隔开,分别进入观众的左右眼,从而感受到画面中不同物体的深度。

  电影成为展览工具

  后来电影在世博会上作为展览工具频繁出现。

  

  可以作为风光片、纪录片等。

  

  除了平面的形式,更多还采用了3D异形屏幕做到让人身临其境的全包围式放映。

  

  甚至成为360°的空间,与观众零距离接触,带来交互、沉浸的体验感。

  “世博之光”4D特效影院

  世博馆4D特效影院采用最新激光放映机,分辨率比普通影院高出4倍,同时拥有国内唯一的多维全景360度环绕声场,超过150个声道特殊配置的音频系统,让观众不再仅仅是“看电影”,而是通过视觉、听觉、触觉、嗅觉等多方面的体验,获得身临其境的观影感受。欢迎来体验哦!

  

  电影经历过打磨,走出了经典。这里有卢米埃尔的突破,有摩登时代的坚持。

  世博会承载了电影产业从无到有的过程,同时也将见证更多的技术与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