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博会与公共艺术
世博会是一场汇聚着文明与文化的国际盛会。她的每一次举办,都对社会进步、科技创新、城市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也会留下大量的文化艺术遗产。
一百七十年的世博会历史,我们可以从中看到公共艺术的发生、发展、成熟,也可以充分感受到公共艺术为世博会带来的深远影响。
萌芽
世博会发展初期,在世界文化与工业科技结合的背景之下,世博会主要展示的是工业革命的成果,艺术与世博空间的结合融合性弱。
公共艺术处于萌芽阶段,艺术与公共空间的结合呈现自发性、单一性,艺术创作的公共性意识尚未形成。但仍有一部分艺术家的绘画作品、雕塑作品参加世博会。在萌芽阶段后期出现了艺术沙龙展,其诞生的作品也相继于世博会上展出。
美国1876年费城世博会
巴托尔迪雕刻的自由女神像之自由火炬,作为重要的艺术品进行展现,同时,可以让观众进行参观,出现了将功能与艺术结合的状态。
法国1900年巴黎世博会
亚历山大三世桥,亚历山大三世桥连接巴黎右岸的香榭丽舍大道地区和左岸的艾菲尔铁塔区,桥上的新艺术运动路灯、天使、仙女和两端的飞马雕像着实美得令人窒息。
发展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展览会的规模也逐步扩大,世博会开始进入主题时代。围绕各界世博会主题展开的公共艺术创作越来越丰富。
主题性、公共性、互动性及空间艺术化趋势日渐强化。其中以建筑师创造跨时代的建筑艺术,以及公共空间的雕塑、大型壁画等作品的出现最为典型现象。
法国1937年巴黎世博会
1937年巴黎世博会西班牙馆内展出的毕加索的《格尔尼卡》。
比利时1958年布鲁塞尔世博会
原子塔作为世博会的标志物,突破了建筑,雕塑,装置的边界。
成熟
随着公共性社会逐渐发展,城市环境美化与人文关怀的需求日益增长。公共艺术作为一种重要的艺术观念与世博会的主题演绎充分结合。形成了具有系统化、艺术化、多元化、互动化的世博会公共艺术系统。
此时,从整体世博园的规划、园区场馆设计、街景设计、服务设施设计、导览系统设计、主题活动策划等,形成了越来越完善的世博公共艺术系统设计体系,并在世博会的主题公园内设有公共艺术作品。
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
园区公共艺术系统包括:园区公共艺术整体规划、标志性纪念系统、建筑立面系统、公共家具系统、景观小品系统、色彩系统、导视系统、绿化系统、照明系统。
公共艺术共振与回想
对话·城世新见——世博公共艺术作品展让观众能够从多种角度感受世博,体会公共艺术,思考世博与公共艺术的关系,和自身生活的关系,表达他们对当代公共艺术共振与回响,作为对世博会和公共艺术发展脉络的反思和回应。
部分展品
《根系列之一》、《根系列之五》
作者:张方白,华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副院长、中国表现艺术中心主任
作品既不同于西方的抽象主义、表现主义,也不同于中国传统写意、大写意、新写意,而是在融通古今中外独具一格。被赋予强烈深刻的精神性内涵、悲剧性的意蕴与大生命的壮美。这二者之间近乎完美的相结合。
作品通过探讨大生命这一宏大的主题与1990年在日本举办的大阪世博会形成对答,是其主题“人类与自然”的响应。
《再空间》
作者:徐仲偶,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中央美术学院城市设计学院前院长;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版画院原副院长;宁波大学潘天寿建筑与艺术设计学院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版画家协会会员中国工艺美术家协会会员。
作品将“意和气”合而为一,形成了超越物理空间的无限探索的空间。希望表达对未知世界的一种探索。这与1992年塞维利亚世博会主题“发现的时代”遥相呼应。
《危在旦夕的家族》
作者:余澎,深圳市形而上雕塑壁画艺术有限公司艺术总监、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工艺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雕塑家协会会员、中国环境艺术专业委员会理事、广东省美术家协会会员。
水是生命之源,晶莹剔透的水珠被工业化污染并日益吞蚀、枯竭……运用雕塑来介入,展现材质的冲突、肌理的对比和量化的呈现,警示大家共同关注并拯救我们的家族。
作品警示的“水的危在旦夕”在许多次世博会中被反复提及,引发人们深思。如:1975年在日本举办的冲绳世博会其主题为“海洋,未来的希望”;1984年在美国举办的新奥尔良世博会其主题为“河流的世界——水和生命之源”;1998年在葡萄牙举办的里斯本世博会其主题为“海洋,未来的遗产”;2008年在西班牙举办的萨拉戈萨世博会其主题为“水与可持续发展”。
《机械手稿——现场发生》
作者:黄建成,中国著名的空间整合设计师、艺术家;中央美术学院中法艺术与设计管理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ICAA国际艺术创意联盟执委会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环境设计艺委会副主任;教育部高等学校工业设计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纽约室内设计学院、罗马圣拉斐尔大学建筑与设计学院、中国美术学院、广州美术学院等院校的客座教授。
《机械手稿——现场发生》是艺术家黄建成探讨城市、社会、艺术的当下现状与反思,是基于对现实世界表象之下的思考,用机械运行的原型与知觉手稿的图像进行创作产生的痕迹,并以时光刻度作为作品的置换存在方式。
作品中呈现的现实世界表象之下的文化符号是城市多元文化的融合,是对2010年上海世博会“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主题的反馈与思考。
解构·新视点
上海世博会中国馆设计团队
作品通过动态的手法将世博团队从2010上海世博会以来参与世博相关设计的内容,手稿模型等元素通过动态的语言叠合,演绎解读世博语境之下的公共艺术新视点。
世博会为公共艺术构建了一个广阔的平台,营造了空前的关注度,而介入世博会的公共艺术不应仅限于世博园区,更应渗透至城市各个角落。
因此,正如世博会是城市迅速发展和更新的一次契机,世博会同样也是公共艺术发展的契机,并因其发展而反作用于城市的发展,有助于社会的转型、经济的振兴、文化的重塑、精神的凝聚等多重价值取向的实现。
对话·城世新见
世博公共艺术作品展
策展人:柳棱棱、卫夏明
票价:免费
展期:2021年4月29日至5月29日
地址:世博会博物馆2、3号临展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