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丨夏日长之至,蝉鸣伴天光

日期:06-22-2021来源:世博会博物馆

 

夏至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古时又称“夏节”、“夏至节”。公元前七世纪,先人采用土圭测日影,就确定了夏至。夏至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被确定的一个节气。每年的夏至从621日(或22日)开始,至77日(或8日)结束。

夏日之梦

“日北至,日长之至,日影短至,故曰夏至”

今年公历的621日便是夏至,这一日,太阳运行至黄经90度,直射点到达一年的最北端,几乎直射北回归线,因此在正午时分接近完全直射,北回归线地区会出现短暂的“立竿无影”现象。北半球的日照时间是一年中最长,且越往北白昼越长。


“一候鹿角解,二候蝉始鸣,三候半夏生”

中国古人将夏至分为三候:一候鹿角解,二候蝉始鸣,三候半夏生——因此通常认为夏至之后,阴气始生,阳气开始衰退。

一候公鹿的鹿角开始脱落,而脱落的鹿角恰是阳性的象征;

二候雄性知了鼓翼而鸣,蝉声聒耳,也是因为感受到了阴气;

三候则是指喜阴的药草“半夏”,作为一种因在仲夏的沼泽地或水田中出生而得名的药物,在阴阳半开半阖之际开始生长。

“夏至雨点值千金”

夏至以后,地面受热强烈,空气对流旺盛,午后至傍晚常易形成骤来疾去的雷阵雨。

同时,由于降雨范围小,正如人们所言“夏雨隔田坎”。唐代诗人刘禹锡巧妙地借喻这种天气,写下“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之句。

夏至降水的情况,对我国农业生产影响很大。正如常言道“夏至雨点值千金”,夏至前后,淮河以南早稻抽穗扬花,田间水分管理上要足水抽穗。

然而,夏至节气又是华南东部全年雨量最多的节气,往后常受副热带高压控制,出现伏旱。在这些地区,为了增强抗旱能力,抢蓄伏前雨水是一项重要措施。

维夏之月

夏至代表着炎炎夏日的到来,该节气之后的一段时间,温度仍会呈上升趋势。

自古以来,中国民间尤其是华北地区,就有“冬至饺子夏至面”的说法,并且夏至新麦已经登场,所以夏至吃面也有尝新的意思。陕西地区则有夏至食粽子等习俗。

另外,夏至日中国女性也会互相赠送折扇、脂粉等什物,扇子借以生风,粉脂则以之涂抹,散体热所生浊气。

夏至是中国传统节日,其气候特点也极具代表性。那么在其他国家,夏至之后的酷暑应该如何度过呢?

在《浮世万象——百幅浮世绘艺术珍品展》临展中,便有“维夏之月”等展览单元,介绍了我们的邻国日本丰富多样的消夏活动。人们通过不同的节庆,表达对自然的憧憬,这些活动也被称作“夏日祭”。

展览信息

策展人:孙怡

票价:免费

展期:2021518日至88

地址:世博会博物馆1号临展厅

编辑:李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