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博会和领地:遇见后世博时代的转型》国展局发布2023年刊

日期:05-25-2023来源:世博会博物馆

世博会是具有革命性的事件,对于主办城市来说,它构成了一个独特而多方面的旅程,围绕社区,结构化地展开经济和城市规划。”-- BIE秘书长Dimitri S. Kerkentzes。于是,世博会的故事,始于场地建设数年前,终于最后一位游客离开数十年之久。而随之而来的遗产,对于主办城市和国家而言,更是整个项目生命周期里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自1900年以来,可持续的遗产被国展局定位为项目的核心;世博会组织者和主办城市也愈发注重城市的长期规划,强调活动的经济与社会价值。呼应核心价值,2023年度BIE年刊,以“世博会和领地:遇见后世博时代的转型”为主题,聚集学者、城市规划师和世博会关键人物,涵盖1990年至2025年的特色案例,深入探讨了推动世博场馆从一个生命周期至另一个生命周期的动因、决策过程和实际考虑因素,为世博会场馆的转型提供了启发性的见解,揭示了后世博会转型在超越场馆本身的城市规划方面的影响与作用。

特别约稿

作为上海世博会文化遗产的最直接传承者,由上海市政府与国展局合作共建的官方唯一博物馆和文献研究中心 —— 世博会博物馆此次特邀上海地产(集团)有限公司总规划师、规划设计部总经理,高级工程师沈果毅先生,为国展局2023年年刊特约撰稿人。上海地产集团作为功能性国有企业,专注于事关上海长远发展的各项重大专项任务,全程参与了世博地区城市更新的规划编制、土地供应、开发建设、产业招商和运营服务,并于2020年7月,正式成立上海市城市更新中心。作为世博会区域总体规划和运营的责任机构,立足完善上海城市功能、环境改善和社会发展,总设计师沈果毅就上海后世博会规划转型与城市更新向全球世博社区分享“上海经验”。

图形用户界面, 应用程序, 网站 描述已自动生成

上海经验

2010年上海世博会后的转型和城市更新

上海通过成功举办2010年世博会,为实现黄浦江两岸低效产业转型,滨江空间开放和功能提升提供了良好实施基础。

建筑与房屋的城市空拍图 描述已自动生成

沈果毅先生开篇介绍了2010上海世博的背景,从场地的选取至区域历史,以直观的数据呈现2010上海世博会所达到的空前规模。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举办无疑是成功的,这不仅仅体现在创纪录的游客数量上,还在于2010上海世博会的创新:选址不落窠臼地落在城市的中心位置,祛除掉的是沿黄浦江而立的大型工业企业(浦西地区的江南造船厂、浦东地区的上海第三钢铁厂)与周边城市的日益不兼容性,加深的是世博会黄浦江两岸的开放与融合。

该篇的重点放在后世博时代的城市再生和探索上。沈果毅先生将这时期划分为三个不同阶段:

第一阶段

工业设施的建立标志功能转型阶段的开始

依照2011年上海市政府的总体规划,世博园区的整体定位强调其公益性质,“五区一带”的功能结构形成,实现从重工业集群到展览区再到金融商业区的城市更新与转型。在施工过程中,涉及责任机构的确立,世博会场馆活力的保持与扩大,世博会城市最佳实践区的保留,文化与创意活力社区的塑造与全球和国内知名企业的引入。

地图 描述已自动生成

第二阶段

世博区域改造进入新阶段,通过产城融合带动经济、创新、人文和生态的综合功能优化。

第一阶段投资的增加给予了园区城市更新的正效应,但单一的产业也使得商业中心的发展趋于同质化。基于此问题与响应“上海2035”总规划,地产集团在世博会后集中精力扩大公共设施、公共空间和公共租赁住房在世博会园区的建造。下表展示了部分保留场馆的后续利用及新的场馆构造:

文本, 信件 描述已自动生成

电脑萤幕画面 描述已自动生成

电脑萤幕画面 描述已自动生成

文化功能的实施、公共活动的增强和住宅功能的增加显著提高了世博园区的人气和活力,将该区域从一个主要具有工业办公功能的中央商务区转变为一个融合产业和城市生活多种功能的高质量中央活动区。

第三阶段

生态空间与生态文化的增强

在实现了综合功能与产城融合的基础上,为进一步增强“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主题,地产集团与上海市政府合作,着重“生态”一词,在世博园区打造更为绿色的景观与公共空间,旨在将该区域转变为全球城市生态文化的新地标,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的需求。

以世博文化公园为例,上海世博文化公园位于浦东后滩区,属于世博区域后期重新规划的最后一部分。其定位为生态自然永续,文化融合创新,市民欢聚共享。结合已建成的湿地公园,上海世博文化公园对世博会的4个保留场馆(法国馆、意大利馆、卢森堡馆和俄罗斯馆)进行了改进,同时新建双子山、上海温室、世博花园、申园及国际马术中心等设施,打造世界级的公众沿江公园绿地。

城市的风景 描述已自动生成

漫步其中,可以感受到历史水系、工业记忆、世博肌理多重元素的叠加,又有江南文化元素的浸润与城市森林与自然森林的交融共生,是产业和经济特色与优质的生活、文化、休闲、生态景观等城市功能相结合的最好例证。

河边的城市景色 描述已自动生成

篇章的最后,沈果毅先生指出,整个世博园区的演变过程从可再生的观点出发,着重于历史和文化的传承,着眼于新旧的融合,在尊重过去的工业文明又续承世博文明的基础上,创造出一个理想的现代文明,走出了一条符合上海发展特色的世博后续利用之路。

每个建筑都是有灵魂的,埃菲尔铁塔、自由女神像、太阳塔,它们的出现与世博会息息相关,呈现专属巴黎、纽约、大阪的城市肌理。每个世博会都是独特的,场地、主题、参与度和城市背景,不同的因素构建起当地政府、居民、企业和社区的情感联系纽带,形成自己的定制框架。

一群人站在建筑前 中度可信度描述已自动生成

本期BIE年刊通过详细的具体案例描绘,构建出一个共同的主线:以想象力与创造力打造未来社区、城市区域和公共空间。如果说世博会是将想法变成现实的活动,那么后世博转型则是一个实时的、延续的、有意义的转型过程 -- 用与时俱进的价值观,塑造不断变化的迷人故事与力量。

BIE2023年刊的文章与撰稿人包括:

图形用户界面, 文本, 应用程序, 电子邮件 描述已自动生成

图形用户界面, 文本, 应用程序, 电子邮件 描述已自动生成

图形用户界面, 文本, 应用程序, 电子邮件 描述已自动生成

 

《The Bulletin》

架子上放着许多东西 描述已自动生成

《The Bulletin》是国际展览局(BIE)自1996年以来出版的年度刊物,由BIE邀请的国际知名专家所撰写的系列文章组成。每期聚焦一个世博会所引发的特定主题,引发读者的深度思考与分析。

世博图书馆一层也特别展示了国际展览局(BIE)托存的1996年至今的年刊。欢迎广大读者来世博图书馆,阅读这些珍贵的年刊,领略世博会的丰富内涵及其对世界的影响。

图片包含 图表 描述已自动生成

世博图书馆微信小程序

拨打咨询电话021-23132898

或联系library@expo.cn。

(工作时间:图书馆开放日9-16点3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