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诅咒”的钻石? “光明之山“的不凡身世和传奇故事

日期:03-27-2019来源:世博会博物馆

  欢迎收听本期节目。我是来自世博会博物馆的讲解员汪婉秋。

  今天我们来聊一聊一颗被“诅咒”的钻石。

  1851年伦敦世博会被许多人认为是一届工业展品盛会,但在艺术方面,它同样令人惊叹。英国女王维多利亚王冠上的著名钻石--光明之山,就在这届世博会上大放异彩。

  

  “光明之山”钻石

  

  孔雀御座上的第五代皇帝——沙贾汗

  它重105.6克拉,无色,呈椭圆形,原产于印度戈尔康达,在世界著名钻石中排名第33位。它之所以能够成为伦敦世博会的焦点,不仅因其华丽的外表,更因有关这颗钻石的神秘诅咒。

  故事的开始,要回到16世纪印度莫卧儿王朝的开创,开创者巴卑尔成为了第一个拥有这颗稀世珍宝的君王,却被亲生儿子送入了监狱,而他也成为第一个惨遭诅咒的君王。转眼来到17世纪,第五代皇帝沙贾汗成为了光明之山的新主人。悲剧再度上演,为了争夺王位,沙贾汗的十几个儿子不惜自相残杀。最后,他被其中一个儿子用沾满亲人鲜血的利刃赶下了孔雀御座。此后,他便一直被囚禁在皇宫中,至死不见天日。

  1738年,莫卧儿王朝的首都被波斯人纳迪尔占领,。垂涎于光明之山的纳迪尔恨不得将整个皇宫翻个底朝天。但此时,光明之山已经被皇帝藏了起来。有一天,一个妃子悄悄向纳迪尔告密:“皇帝把他最珍贵的东西藏在了头巾里。”狡猾的纳迪尔立刻向皇帝提出按照当时的礼仪交换头巾,以此表达双方互结友好的意愿。成王败寇,此时的皇帝显然已经屈居人下,他只好乖乖地解下头巾,双手奉上。纳迪尔带着光明之山和它的诅咒回到了波斯。由于他是一个杀人不眨眼的暴君,杀害了许多无辜的人,因此,1747年,纳迪尔终于在睡梦中被仇敌暗杀。从他的继承人阿迪尔开始,一轮接一轮的厄运笼罩着波斯皇宫。手足相残的悲剧在皇室中接连上演,几乎每个君王都难以寿终就寝。

  持续的杀戮使得光明之山几经周折又回到了印度境内。不同于之前的统治者们,光明之山的新主人毫不犹豫地决定摆脱这个祸水。于是便将钻石赠与锡克人的统治者兰吉特。锡克战争结束后,他唯一的继承人杜利普辛格成为了印度众多土邦主中的一个。他一生娶过一百多个妻妾,却没有让他的任何一个子女继承光明之山。原来,他早已听闻历史上流传的一段文字:“谁拥有它,谁就拥有整个世界;谁拥有它,谁就得承受它所带来的灾难。唯有上帝或一位女人拥有它,才不会承受任何惩罚。”最后,他决定遵循古老的传说,把钻石送给一个女人,这个女人便是英国的维多利亚女王。

  

  1851年伦敦世博会的光明之山展位

  1851年,如同谜一般的光明之山终于在伦敦世博会上公开展出,让许多普通人得以一睹真容。对于热衷收藏并拥有无数珍宝的维多利亚女王来说,光明之山可谓锦上添花。她先是让人把这颗钻石镶嵌在胸花上,之后又用其点缀王冠。从此,光明之山成为了英国王冠上,2800颗钻石中的主钻,最夺目的光芒便是来自王冠十字架上的光明之山。

  

  戴着王冠的伊丽莎白女王

  

  镶嵌在王冠十字架上的光明之山

  事实上,谁也不知道诅咒是否能够就此消除。因为,就连它的女主人维多利亚女王也曾因为它遭到两次袭击。1937年,伊丽莎白王太后得到了光明之山。此后,在她的葬礼进行时,这颗钻石被放置在棺木上,让全世界再次目睹了光明之山光彩照人的魅力。

  现在它被长期安置在伦敦塔中,向世人展现英国君主的财富与地位。同时,无声地讲述着它充满血腥的过去,吸引着人们猜测它神秘莫测的未来。

  本期故事就说到这里,我们下期再见。

  

  本期讲解员汪婉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