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年前他用9万元建起中国馆

日期:07-19-2019来源:世博会博物馆

  大家好,欢迎收听《悦听世界》,跟我一起“听”博物馆。我是小小讲解员顾芷瑞。

  

  1915年旧金山巴拿马世博会

  1915年美国旧金山巴拿马世博会,被公认为新中国成立前中国参与历届世博会中最成功的一届。然而在成功的背后,鲜为人知的是中国代表团参展费用的拮据。在仅有9万元经费的情况下,被誉为“我国现代博览会事业的先驱”的陈琪带领团队,经不懈努力,成功参与了这一届,也是第一届完全由中国人参与的具有较大影响力的世博会。

  

  中国世博事业第一人:陈琪

  陈琪秀才出身,毕业于新式学堂,熟练掌握现代化的知识与外国语言,也有着协助组织博览会的经验。在这样的前提下,1913年,当民国政府准备成立1915年巴拿马赛会事务筹备局时,时任工商总长刘揆一第一时间就想到了陈琪,任命其为筹备局局长,总领事务。

  走马上任后,陈琪遇到的第一个难点就是经费。当时,日本为了这次世博会特备了足足600万元经费,可是,陈琪拿到手的经费却只有61万元,仅为日本参展费的十分之一,这让陈琪头痛不已。想要政府添钱明显是指望不上了,那就只能勒紧裤腰带,尽量节省。

  为了省钱,陈琪申请对展品给予出口免税待遇,又请求为展品的交通运输费用打个折,不料两个要求都被拒绝。陈琪一次次地据理力争,政府才最终妥协,同意免征关税,展品的车船费全都打七折。

  这些费用的问题算是解决了,可1914年初,在旧金山的中国展馆正在如火如荼地建设中时,陈琪却又得到一个坏消息:实业总长张謇传下“口谕”,政府馆建筑的包工费在原有基础上减去十分之六,只给9万元。这意味着中国代表团要用别国建筑经费的十分之一甚至二十分之一,建造一座世博会展馆,难度可想而知。

  

  1915年巴拿马世博会上的中国馆

  本来就缺少经费,又被狠狠地砍了一大半,这可怎么办呢?无奈之下,陈琪只好精打细算,不仅发动参展代表亲自动手,而且“量米为炊”“相地度材”。用天津代表严智怡的话说,只能以展馆为准,用展品来迁就展馆。各馆地面采用廉价的平松木板,简单油漆,只在四周用中国式的栏杆、园墙、牌楼围起来,再画上各色花纹……如同魔术一般,筹备组用最少的钱办了最多的事。建筑有意模仿故宫的太和殿建造,节俭而独具“中国风”的布展方式竟意外赢得了当地媒体的好评。本届世博会上,中国无论从参展面积还是展品数量,都可以在参加的所有国家里排名第一,获得的奖项数量也是最多。茅台酒、泸州老窖、中国历代名画等等都是在这届世博会上为世界所知晓。

  

  

  

  

  1915年旧金山世博会上的中国展品

  好了,本期的故事就说到这里。听众朋友们,我们下期见!

  

  小小志愿讲解员顾芷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