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赛克勒博物馆双展开幕 舞乐飞天

[2016-09-13]
来源:弘博网     

  9月10日,中原出土音乐文物展和敦煌壁画艺术精品展在北京大学赛克勒考古与艺术博物馆同时开幕。来自西北的壁画精品与来自中原的音乐文物在北大相遇,音乐、艺术、文物在赛克勒博物馆的回廊里碰撞出一曲笙歌乐舞的艺术盛宴。

WDCM上传图片

  国家文物局、北京市文物局、敦煌研究院、河南博物院、北京大学校院等相关单位的领导、嘉宾和各界代表出席了开幕仪式。

  北京大学文博学院杭侃院长在开幕式上介绍了两个展览的由来,也提出了对高校博物馆的困惑和期许,敦煌研究院王旭东院长和河南省博物院田凯院长分别介绍了展览的相关情况,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关强也在开幕式上致辞。

  此外,敦煌工作40余年、被誉为“敦煌女儿”的樊锦诗先生也来到现场参加开幕式。她告诉弘博网记者,敦煌石窟的数字化工作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就开始做,已经做了二十多年,而从那时起她就有了把敦煌展览做成巡展,在各高校巡展的计划,在最近几年终于成行,现在巡展的效果十分不错,希望能够做出更多的数字化展览,把更精彩的敦煌呈现给大家。

  华夏遗韵——中原古代音乐文物展

  该展览由河南博物院、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主办,北京大学赛克勒考古与艺术博物馆承办,是从河南省出土或征集的音乐文物中撷取精品策划的展览。

WDCM上传图片

  整个展览以时间为序,分史前、夏商周、汉魏、隋唐宋四段,由“远古回响”、“金声玉振”、“瑰姿逸音”、“盛世风华”四个单元组成,其中分别以以“骨笛(中山寨遗址出土)”、“特镈”、“灰陶尊上倒立俑”、“定窑八角兽首响铃器”等代表文物,勾画出了中原古代音乐历程。

  史前:骨笛、陶鼓、陶埙等出土文物,是远祖生产生活中的音乐见证物,开启了中国古代的音乐之路;

WDCM上传图片

骨笛 裴李岗文化 1986年汝州市中山寨遗址下层出土

WDCM上传图片

骨笛是由大型禽类肢骨加工而成,为了便于观众理解,北大考古文博学院特意从动物考古标本室挑选相近的骨骼标本进行对比陈列。

  两周:中原正声被视为正统的王室音乐之源头和传统音乐文化的主流,以编钟为主奏乐器的庙堂雅乐,构成了中国独特的礼乐文化主体。

WDCM上传图片

特镈春秋 1923年河南新郑李家楼郑公大墓出土

  这件特镈隶属于一套编钟,属于春秋中期偏晚时期,其中包括特镈4件,甬钟19件,共23件。现分别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北京故宮博物院、河南博物院、“台北国立历史博物馆”。

  两汉:中国传统音乐转入了更为活跃的歌舞伎乐时期,在河南出土的大量陶制明器和汉画像砖、石中,舞乐百戏的题材占有相当的比重。

WDCM上传图片

灰陶尊上倒立俑 汉代 河南济源辛庄出土

  唐代:音乐则汇融了各国艺术的精华,唐代墓葬所出大量的彩绘和三彩乐俑,显示出盛唐乐舞的绚丽多姿与青春朝气。

WDCM上传图片

骑马击鼓乐俑 唐代 洛阳市征集

  宋代:宫庭音乐逐渐走向市井,作为娱乐场所的瓦舍、勾栏,遍布北宋之都河南开封。

WDCM上传图片

定窑八角兽首响铃器 宋代1960年河南洛阳市机瓦窑场出土

  该器物为八角形,通体施白釉,色泽温润,新颖别致。上有珍珠地纹饰,腹部用兽首竹节作为间隔,每面采用浮雕和镂雕工艺做出兽首,共有8只。兽嘴空腔内活动的响珠,可发出清脆的铃声,很明显它们不能被放进去,而是被工匠精心雕成。

WDCM上传图片

樊锦诗先生参观展览

“千年敦煌——敦煌壁画艺术精品高校巡展”

  该展览是由中国敦煌石窟保护研究基金会、敦煌研究院、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北京大学赛克勒考古与艺术博物馆主办的“千年敦煌——敦煌壁画艺术精品高校巡展”,挑选了通过现代数字技术复制的敦煌壁画艺术精品40余幅,它们高保真地再现了敦煌石窟艺术的信息,真实地再现了敦煌艺术的神韵。

WDCM上传图片

  这个展览最早源于中国敦煌石窟保护研究基金会于2011年在全国范围内启动开展的“敦煌文化在我身边——文化遗产知识进校园公益活动”。自2013年9月开始,该基金会联合敦煌研究院在各大高校举办以宣传敦煌石窟艺术为主题的“敦煌壁画艺术精品高校公益巡展”,目前已在中国人民大学、中央美术学院燕郊分院、清华大学等近20所高校展出,受到学校和社会人士的广泛关注。

WDCM上传图片

复原敦煌洞窟场景

  据悉,“华夏遗韵”的展期为2016年9月10日至12月15日,“千年敦煌”的展期至10月18日,喜爱展览的观众千万不要错过。

  部分文字及图片来自于北京大学塞克勒考古与艺术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