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阳消寒图款手机壳
福字牛皮摆件
岁末年初,春节将至,各博物馆里的年味也渐渐浓起来,以春节为主题的各种文化创意产品琳琅满目,传递新春祝福的同时,也将博物馆藏品所蕴含的传统文化的精髓传播出去。
故宫:紧密结合日常生活
故宫博物院的文物商店和网店近期陆续推出了与春节相关的文创产品,有红包系列、福筒系列、九阳消寒图系列,以及雍正行乐图周历、雍正美人图台历等。
清朝从康熙皇帝开始,入冬书“福”字颁赐后妃近侍、王公宠臣,意谓天赐福禄。康熙皇帝当年用来写“福”字的笔,名为“赐福苍生笔”,被当做“吉祥法物”珍藏起来,代代相传。雍正皇帝即位后,把“书福颁赐”著为成例。
“故宫淘宝”设计师从海量的文献史料中,甄选出康熙、雍正、乾隆三帝曾经书写过的“福”字、御制对联,以及清宫张贴过的门神等,创意设计出时尚实用的2015新春 “福筒”,分为康熙福筒、雍正福筒、乾隆福筒三款。
“在寒冷的冬日,追求温暖、祈盼春天,是每个人心中都会产生的憧憬。” 故宫博物院文化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周剑雄说,“‘九阳消寒图’系列,即‘九阳消寒图’铅笔和‘九阳消寒图’手机壳则正有这样的寓意。”此系列的创意主要来源于故宫博物院藏缂丝《九阳消寒图》轴,这是清乾隆年间的一件国宝,五彩缂丝加绣,高213厘米,宽119厘米,苏州制作。《九阳消寒图》源自传承已久的“九九消寒图”。“九九消寒”之说,在民间亦流传甚广——九九足,则春风送暖,寒意全消。
周剑雄表示,让文物“活”起来的最好办法,就是与民众的日常生活相结合,春节作为中国人共同关注的一个传统节日,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文物是民族历史不可替代的象征与见证,承载着珍贵的历史信息。”这些福字、对联、门神等曾经张贴在紫禁城的文物,不仅是旧时皇宫的春节习俗,也是整个中华民族的传统习俗,承载着我们中国人对于春节的理解和记忆。
“另外,故宫还注重从年轻人的角度来解读故宫的文物、文化,寻找、提取适合的故宫元素,研发他们喜欢的文创产品,从产品类型、色彩、功能上,更贴近年轻人群,表现手法上更时尚、更实用、更具创意性。”周剑雄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