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是中意建交45周年,也是米兰和上海建立友城36周年。全国政协常委、上海市政协副主席、中国驻国际展览局第一位专职代表、上海世博局原副局长周汉民应邀参观米兰世博会并在威尼斯大学发表主题为“中国国家战略与中意合作”的演讲。
周汉民接受央广网记者的采访时,深入探讨了世博会之后带给上海的变化,也对上海世博会的经验对米兰世博会的影响作了解读。
上海后世博发展全力推进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只有进行时
央广网:您认为上海世博会可以为米兰世博会提供哪些经验和支持呢?据您了解,双方是否有一些具体的交流?
周汉民:上海世博会和米兰世博会是连着的两届世博会,当年米兰世博会投票的整个过程,我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驻国际展览局代表,我始终知晓,就在现场。我们为米兰世博会的成功,一直感到有责任要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其实学习从来都是相互的,不是说中国的样板别人一定要学,但看到我们所做的别人真的学到了,我特别感到自豪。
比如我今天进馆经过安检,我来到此地必须有这么一张胸牌,不瞒你说,一切是如此的熟悉,如此让我们感到亲切。原因是我们所做的就是给米兰世博会提供了最大的借鉴,正面、反面除了文字不同,所有的要素其实都和上海世博会一样,世界的互鉴和共赢从来是世界和平和发展的基石。由此,如果米兰世博会能够从上海世博会的成功,和我们其他的教训当中有所感悟,办的更好,这正是我们的期望所在。
央广网:上海世博会被认为取得了重大的成功,您如何评价?是否存在着一些遗憾?
周汉民:上海世博会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刚才我已经提到,是世界各国共同努力的结果。如果说有遗憾,如同世界万事万物一样,接近真理,接近完满,但不是真理,也不是完满。
上海世博会如果说要有遗憾,那肯定,比如说我们上海世博会举办的时间其实过短,对十三亿五千万中国人而言,上海世博会办上一年而不是半载,我认为更有效。第二,上海世博会的许多细节可以不断的完善,尽管我们上海世博会的组织者把细节完善做到了最后一分钟,但仍然有缺憾。第三,上海世博会还有极少数的国家,当年联合国成员国是192个,上海世博会参展的是190个,其实有极少数国家,还可以说服他们来,不是说为了壮我们的胆,而是为了让世博这一历史上被公认的文明的驿站,不或缺任何一个国家的元素。
央广网:上海世博会已经过去五年,在后世博会方面您如何总结上海的经验,能否为米兰世博会提供一些后世博建议?
周汉民:后世博永远是一个不能一语道完的主题,上海后世博的发展全力推进着。比如我们有重大的项目落地,让上海世博会当年的某一个区成为未来世界著名企业的总部所在地。更比如,上海世博会要进一步弘扬它的全球效应,因此上海世博会原址上就要规划金砖银行的总部。更比如,上海世博会始终得到上海友城的支持,上海友城今天有79个,我们正在建上海友城公园。林林总总,不一而足。“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这一主题,它没有完成使命,只有进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