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9-28
“复旦日”主题活动亮相米兰世博会
来源:“米兰-中国企业联合馆”     

 

  9月24日,“复旦日”主题活动在米兰世博会中国企业联合馆举行。中企馆副馆长朱裕华在致辞中表示,复旦大学作为中企馆的共建单位,给予中企馆很大支持,特别是选送了一批优秀的青年教师参与到中企馆宣传、管理工作中。复旦大学和中企馆已经成功举办了多场论坛活动,社会反响良好。米兰世博会将在一个多月后落幕,但中企馆不会结束,希望复旦大学能够在后续工作中与中企馆继续合作。

  在主题活动中,复旦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张军教授、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张骥博士、欧洲研究中心主任丁纯教授和历史地理研究所侯杨方教授等几位复旦大学智库学者,交流了“一带一路”和中欧热门时事话题的最新研究成果。
  张军教授就中国经济未来十年的发展进行了科学预测。他指出,中国经济近年来增长速度出现一定程度的下滑,从持续多年的高速增长,转变为正常速度,这种下降实际上是中国经济走向正常状态的理性调整。主动去杠杆过程、从2011年开始的投资不足、上升的劳动力成本、上升的金融成本等因素都是造成我国经济增速放缓的主要原因。从2008年开始,信贷增长比GDP增长更快,而且二者差距逐渐拉大,这造成了一定的泡沫风险和结构性问题。近三年,中国去杠杆进程加快,新增信贷占GDP的比重开始有所下降。但必须看到,中国经济专项中速温和增长,工业转型升级,金融和财务状态更加稳健。
  张骥博士作了题为“一带一路——崛起中国的大战略?”的演讲。他介绍了“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布局和重点领域,指出沿线经济走廊的分布是中国调整区域发展不平衡和寻求新的增长点的战略布局,将给地区和世界带来深远的地缘经济和政治影响。接着,张骥从中国与世界关系、中国对国际秩序态度的转变,国内驱动,外部需求三个方面深入分析了“一带一路”战略提出的原因。他指出,这是中国首次提出的塑造型战略,中国已从一个国际秩序的“革命者”转变为建设者、贡献者和领导者,中国的战略思维已经从过去“国内国际分开”走向“统筹国内国际”的大战略。此外,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内部驱动,沿线地区区域治理能力和制度供给不足的外部需求,共同促成“一带一路”战略的形成。最后,张骥分析了中国新外交为“一带一路”所进行的战略准备以及其将面临的地缘政治、沿线国家政治安全、威胁的跨境传播、经济风险、生态风险以及过度责任等方面的挑战,强调要通过构建利益共同体、责任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来应对上述挑战。
  丁纯教授作了题为“中欧经济关系和合作——一路一带的协同作用”的演讲。首先,丁纯回顾了近年来中欧在贸易、投资等领域的合作情况,中欧各自面临的问题,以及中欧关系面临的新挑战,并对中欧经贸合作的前景做出了积极评价。丁纯认为,未来中欧经贸往来将更加紧密,同时贸易摩擦也不可避免,双方应该重点围绕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四大伙伴关系,即“和平、增长、改革、文明”,来促进双方合作交流,实现双方关系的进一步发展。随后,丁纯教授阐述了“一带一路”对中国,对欧洲,以及对中欧关系的重大意义。他指出,“一带一路”是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发展的新选择,是更加综合的开放策略,它将极大地促进中国中西部地区的继续开发,从而实现全国平衡发展;促进欧亚一体化,解决亚洲、中东欧地区资金缺乏的瓶颈问题,化解中国国内过剩产能。同时,“一带一路”将与欧盟容克投资计划对接,促进中欧相互资金融通,撬动私人投资。最后,丁纯教授强调,中欧投资、产能合作有广泛、深厚的基础,对接途径非常具体、丰富。因此,中欧具有广泛的合作前景,特别是中国与中东欧“16+1”等合作机制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侯杨方教授以“还原真实的丝绸之路”为切入点,作了题为“帕米尔高原上的丝绸之路、玄奘之路以及马可波罗之路”的演讲。侯杨方展示了他带领的团队在寻访古丝绸之路的过程中拍摄的专题纪录片,其间壮阔的景色和艰险的道路让与会师生赞叹不已。随后,侯杨方教授深入描述了其带领的团队,前往帕米尔高原的亲身经历和历险故事,辅之以丰富的学理知识和大量文献及图像实景,以“玄奘回国之路”、“马可波罗之路”等为视角,系统阐释了精准复原丝绸之路的原由,以及“为何选择最具有难度的帕米尔地段进行考察”,“怎么在复杂的地理环境中实现路线的精准复原”等论题,言明了“丝绸之路”的历史性内涵和战略性意义。千年前东西方文化的绚烂碰撞,结合现代历史地理信息系统的精彩讲解,让与会外国师生对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战略有了更加直观的认识。

  随后,复旦的学生还为参观者进行了古琴和洞箫等中国传统乐器的吹奏表演,复旦大学和法兰克福孔子学院在世博园区进行了宣传推介,受到参观者广泛关注。

  复旦大学外事处、文科科研处等部门负责人,法兰克福孔子学院中外方院长等出席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