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去博物馆看什么? 博物馆又让我们看什么?

[2015-11-03]
来源:金华新闻网     

  卢浮宫馆长H.Valorette曾经说过:“今天,博物馆是公民责任的工具,是批判精神的孵化器,是品味的创造地,它保存着理解世界的钥匙。它必须有能力通过各种手段,把这些钥匙传递给所有其他的人。”
  翻看博物馆的历史,从建立到发展,开启民智的目的和功能始终贯穿。特别是到了现代,博物馆已经在城市生活中占据了重要角色。究竟我们去博物馆看些什么?而博物馆又让我们看到了什么?

  精神需求拉动博物馆人气
  看门道还是看热闹不得而知

  1868年,法国神父韩伯禄到上海创建了徐家汇博物馆,馆品主要是飞禽走兽、花鸟虫鱼之类的标本。该博物馆不收费,也不用领取门票,跟管理方说一声就行。这可能是中国境内首家免费的博物馆。
  从2008年开始,全国范围内的各大博物馆逐步实现免费开放,到如今已有7年。免费参观推进了文化普及,这点毫无疑问。不过人们在解决温饱问题后随之高涨的精神需求,也成为如今博物馆“看展热”的主要成因。就像9月底建成开馆的金华市博物馆,在国庆长假期间每天有近万人涌入。放在早些年,这恐怕是不可能发生的。
  虽然近些年走进博物馆的国人呈现出井喷式的增长,今年故宫的《石渠宝笈》特展更是出现了排队6小时看展览的盛况,但是这乌泱乌泱的人群中有多少是看门道,又有多少是看热闹的呢?这就不得而知了。为什么这么说?过去,博物馆很大程度上被当做一个搞学术研究的地方。这导致博物馆的展示方式、藏品介绍、推广理念不能被大众所接受。观众看不明白,或者无法深入了解。一流的展品没有用一种容易被社会所接受的语言和方式表达出来。很多博物馆对展品的说明,无非是出土时间、出土地点、叫什么名字,很多时候连用途也不说。仅仅依据这样一份文物说明,估计只有考古系的毕业生才能看出点门道来。
  市民走进博物馆出于对审美的渴望
  “精细派”和“豪放派”看展大不同

  国人主动走进博物馆,除了基本的精神需求以外,想必还有对于审美的渴望。义乌市民刘大爷是一位收藏品爱好者,金华博物馆刚开馆,他就为此专门跑了一趟金华。换了四五趟公交车,折腾了将近3个小时后,总算到了博物馆的门口。和别的参观者不同,刘大爷此行的目标明确,进入展馆之后便直奔“八婺古韵”和“诗书传家”展厅。
  刘大爷说,自己作为一名收藏品爱好者,自然对历史文物和书画藏品更感兴趣,此次的“金华博物馆一日游”,也是为了来看看这些宝贝。“八婺古韵展厅布置得很漂亮,陈列也很清楚,不仅展示了大量馆藏的文物精品,还有我非常期待的由清光绪年间著名画家吕焕章作的《金华府城图》真迹。我是凑近一件一件慢慢看过去的,真的大饱了眼福。另外,诗书传家展厅中的黄宾虹书画展也很精彩,因为我本身就是黄宾虹作品的收藏爱好者,所以当我一下子看到数量如此之多、质量如此上乘的黄宾虹书画作品,我真的很激动。”在刘大爷看来,仅仅因为这四十多幅的黄宾虹作品,就值得他以后多往金华博物馆跑几趟。
  和刘大爷的目标明确相比,大多数走进博物馆的参观者就要显得随性许多。牵着孩子,带着老人,跟着人流将万年上山史前时期至今的金华历史浏览一遍,边走边看,边看边了解。看到感兴趣的多停留一会,不感兴趣的匆匆略过。有备而来和随性看展,也大致将走进博物馆的市民分成了“精细派”和“豪放派”两大类。
  变得“高颜值”和“高大上”
  走进博物馆不仅仅是看展

  为何金华市博物馆对外一开放,便引发了市民的“博物馆热”?除了历经多年建设、改造,让人充满期待之外,“高颜值”的展馆设计以及高科技的运用也让博物馆吸睛无数。首先展厅入口,抬头望去,就有一片用灯光效果营造出金星与婺女星争华效果的“星空”,如此高颜值的设计正是为了引出“金华”名字的来历。另外,馆内不仅有免费的无线网络覆盖,还设置了幻影成像、触摸屏等多媒体互动体验区。不得不说,高科技的使用让博物馆摇身一变,将以前印象中的刻板立马变得“高大上”起来。
  金华市博物馆馆长徐卫介绍,除了“高颜值”的展馆设计和“高大上”的科技运用之外,展馆中的一些细节之处也设计得很贴心,比如不同展品用的射灯明暗各不相同;馆内饮水机、休息座椅一应俱全;工作人员要求微笑服务等等。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展馆内所有的展品陈列,都是根据人体工学摆放的,角度、高度、视距都经过精心的测量。此外,印象中刻板无趣、枯燥深奥的展品介绍,也从大篇幅的文字变成了图片、图表、绘画以及视频,陈列语言变得更加直观有趣,愿意看的人和看得懂的人也变得多起来。
  徐馆长说,如今博物馆越办越活,在汇聚了全世界博物馆信息的展览交流平台上不仅可以实现资源共享,还能联合其他地方的博物馆一同推出活动。“其实说到底,博物馆应该像市民广场一样,通过其文化特性集聚人气,让来者在这里能亲身参与,或者自由无碍地获取新知,再借助人气把文化特性发散出去。另外,博物馆还可以整合咖啡吧和纪念品商店等资源,让参观者走进博物馆的目的不仅仅是看展这么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