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的衍生品是古文明的传承

[2015-11-18]
来源:凡高策划     

  自从台北故宫的“朕知道了”纸胶带卖疯了之后,现下最流行、最热门的话题是博物馆衍生品。北京故宫开始了各种文物萌化的卖萌了,上海博物馆也开了一下博物馆衍生品的淘宝店。
  全球颇有些博物馆是做得不错的博物馆衍生产品的研发,很值得我国博物馆学习。荷兰阿姆斯特丹的梵高博物馆的衍生品设计制作得很可爱,色彩绚烂,个性鲜明,非常适宜布置现在人们的家居,还有不少日常使用品,各种价位都有,性价比也适宜,买气旺盛。小到很便宜的一幅梵高速写,仿得非常逼真,挂在家里可以 “以假乱真”。贵的如一种童车,布篷上印着漂亮的梵高画作,在世界各地限量发售。纽约当代艺术博物馆(MoMA)的衍生品开发相当精彩,它不是简单地将藏 品复制或者做成纪念品,而是根据经典藏品的特征或者艺术理念,进行再创造性的设计。所以,它的很多衍生品另类、前卫、有趣,本身就是极精彩的设计作品,值得收藏。

  不过我们也不必过于心急和“崇洋媚外”,依现在的眼光看,许多西方国家的博物馆在衍生产品开发上水平参差不齐。很多博物馆的衍生品还是停留在复制藏品,或者将藏品造型、图案做到纪念品上,而且价格偏高,缺乏吸引力。所以说,国内博物馆如果重视,打开思路,集思广益,用创造性思维来思考衍生品的开发,还是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的,并随 之形成中国博物馆业衍生品的特色。
  发掘传统文化艺术的宝库,创造出符合今天人们喜爱的物品,中国具有得天独厚的资源,完全可以走出自己的道路来。
  除了根据各个博物馆藏品的特色,进一步设计制作更精彩的相关纪念品和复制品外,我认为,有条件的博物馆还不妨做一些新的探索。
  一、通过衍生品重温古代的人文环境,传承仍有现实价值的生活方式和审美品位。我们要突破仅仅关注于个别经典藏品的思维,用大文化角度去思考,利用馆藏特色,让人们把古人的高雅情趣传承下来,融入到当今生活中。
  譬如,古代扇文化,很多已流失。故宫等博物馆藏扇偶有部分在网上露面,都被广泛关注,大量转发。藏扇丰富的博物馆何不与社会上致力于重振扇文化的手艺人合作呢?

  二、衍生产品还可以是一种“非物质”咨询服务。如何设计符合古代文人审美品位的空间环境和居室布置,也不妨成为博物馆衍生品产业的“高级订制”。有条件的博物馆可以组织培养相关人才为社会提供服务,同时在为社会提供这种咨询设计服务的过程中,势必能带动馆藏品的衍生开发。
  三、利用大量低端文物设计开发衍生品。这是一个目前尚存在某些法律禁忌的领域,但却是迟早必须面对的问题。我国历史悠久,文物遗存极为丰富。除了艺术价值、学术价值和经济价值都相当高的高端文物外,更有不计其数的低端文物,如大量出土碎瓷片、低端粗陶器等等。三峡库区淹没前,我曾去采访,见到发掘出大量古人熬盐的小陶罐(又称陶杯),据考古人员说,数以万计。作为学术研究、标本留存和博物馆陈列都用不了这么多。这类粗陶在民间非法流通的经济价值极低,但 如果能够做成三峡库区的纪念品应该很受欢迎。然而现行法律不允许流通出土文物。于是,这些粗陶罐只能大量堆积在库房无人问津,更有大量索性就地掩埋或不去挖掘,永远不见天日。利用明清民间碎瓷片制作工艺品,在我国早已有之,国营文物商店、工艺品商店久有销售。但是更大量的出土碎瓷片,是否能在留够研究、存样、展出的前提下,将大量品种、纹样重复者来开发衍生品呢?譬如,我们能否利用碎瓷片制作成中国历代各窑口瓷器标本大系,以供艺术、文博学院以及民间有志 学习、研究、收藏者所需?法律是否能根据现实情况网开一面呢?
  当我们能够成功地利用衍生品开发千年积淀下来的中华古文明,使之为当今人类生活增添美好,这无疑是一件大的功德。我们愿与国人一起努力把中华古文明传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