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段记载了自唐广德元年以来百段水文资料的古代题刻,而在三峡枢纽工程蓄水后永沉江底;这是世界上第一座水下题刻宫殿,在对白鹤梁进行原址保护的基础上,将其梁上1200年来所有题刻都清晰完整地展现在世界的眼前。
当年,专家们在否决了“将题刻切割下来进行保护”的方案之后,在原址建水下博物馆的方法便提上了日程。经过9个春秋,保护方案最终确立;又经过6年建设,白鹤梁水下博物馆才正式对外开放,此后又曾两度闭馆维修,可谓相当不易。
白 鹤 梁
白鹤梁位于重庆涪陵城北的长江中,它是一道长1600米,平均宽约15米的天然石梁。梁上共有题刻165段、三万余字,石鱼18尾,观音2尊,白鹤1只。
由于长江水千百年的冲刷切割,白鹤梁被分成了上、中、下三段,题刻主要分布在220米长的中段石梁上,记载了自唐广德元年以来1200多年间72个年份的枯水水文资料,被誉为
世 界 第 一 古 代 水 文 站
白鹤梁题刻始刻于唐朝广德元年(公元763年),1963年2月15日涪陵文化馆最后一次在白鹤梁上镌刻文字,前后历经1200年。
古时人们以镌刻于石梁上的石鱼为水标,记录当年枯水位线,这和现代水文站所使用的“水尺零点”原理相同。每当石鱼出水,人们便奔走相告,因为这意味着一个少雨枯水周期的过去,丰收年景将至。
除了较高的水文科学价值,白鹤梁题刻还具有极其重要的历史和艺术价值。梁上题刻纵横交错,不仅是篆、隶、行、楷、草皆备,还有少数民族文字。
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黄庭坚的“元符庚辰涪翁来”题刻,是目前全国保留的黄庭坚真迹中最具特色的一件。此外还有朱昂、庞公孙、晁公武、王士祯等人题刻,素有 “水下碑林”的美誉。1988年,白鹤梁水下题刻被列入国家一级文物。
水 下 博 物 馆
白鹤梁题刻是在长江水域的环境下产生的,并在与水的结合下衍生出的丰富的人文景观。对白鹤梁题刻的保护,最基本的原则就是不脱离其赖以生存的水环境,即“原址保护”的原则。
1992, 兴建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决议通过。
1993, 白鹤梁的保护方案被提上议事日程。
1998, 这段时间技术、经费、对文物保护观念不同等问题,成为横亘在如何完好保存白鹤梁题刻前面的一道又一道屏障。
2001, 提出了“无压容器”的“水下博物馆方案”。
2002, 国家文物局通过了“涪陵白鹤梁水文题刻水下保护工程”设计方案。
2003.2.13, 白鹤梁水下保护工程开工仪式在涪陵长江南岸举行。
2009.5.18, “世界博物馆日”,历时6年后,白鹤梁水下博物馆正式对外开放。
此后,博物馆分别在2010年、2014-2015年进行了两次闭馆改造,处理了水质不清澈的问题,更换了透光度更好的玻璃。
白鹤梁水下博物馆的兴建,对白鹤梁题刻实施了科学有效的保护,这是我们这代人对祖先遗赠的尊重,同时也使得三峡地区不仅拥有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枯水题刻群,也拥有了
世 界 首 座 水 下 题 刻 博 物 馆
参 观 白 鹤 梁
如今,去参观这座博物馆,安检过后,我们就可以看见那条距今200年的大浮雕石鱼。在地面陈列馆展厅,共设有“生命之水——世界大河文明中的水文观测”“长江之尺——白鹤梁题刻的科学价值”“水下碑林——白鹤梁题刻的人文价值”等展览单元。
在水下参观部分,观众可通过参观廊道内直径为80厘米的23个观察窗直接观看水中的白鹤梁题刻。另外,参观廊道内设有潜水舱,条件成熟之后,还可以通过潜水舱潜入水中,零距离欣赏文物题刻。
为了让游客能够更加清晰地观看这座“水下碑林”,白鹤梁水下博物馆工作人员每月都要对水下保护体进行清洗,耗时10天左右。
最后,为大家奉上博 物 馆 信 息:
馆舍地址:
中国重庆市涪陵区滨江大道二段185号,距重庆主城区100公里。
交通线路:
乘坐大巴、火车90分钟便可到达,乘长江旅游线上系列观光游轮4个小时可直抵白鹤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