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艺术馆是香港康乐及文化事务署(简称:康文署)辖下的博物馆之一,致力于保存中国文化精髓和推广香港艺术,是香港大型的艺术类博物馆。该馆1991年落成的馆舍位于九龙尖沙咀海旁,临近星光大道,在馆内可一览维多利亚港美景,为香港热门的文化旅游圣地。香港艺术馆于2015年8月闭馆进行大型翻新及扩建工程,预计2019年重开。在闭馆前的新闻发布会上,香港艺术馆总馆长谭美儿表示,现存于艺术馆内的一万六千多件艺术品要陆续搬至康文署其他博物馆存放,闭馆期间艺术馆也会举行一连串展览以及艺术走入社区的教育活动。
▲香港艺术馆闭馆前夕(摄影:郁蓝)
闭馆已近半年,我们来看看“变型”中的香港艺术馆使出了什么“变形”的招数。
“无墙唱谈”展览
香港艺术馆前的艺术广场成为“无墙展厅”推广本地艺术家和艺术创意。展览“无墙唱谈”以两组大型艺术品串连城市中的不同故事、不同声音,并以一系列创意活动与观众“唱艺术”。
刘小康创作的《第三号议程》。每一张椅子都具独特的形状,合并成犹如会议桌般的环形组合,象征艺术家盼望社会能达至君子和而不同的多元。
郑波创作的互动艺术装置《为伊唱》。郑波走访居港的不同社群及团体,包括尼泊尔、菲律宾、印尼等,录制有关他们文化及历史的音乐录像,让小众的歌声走进城市的中心,大家可跟着播放录像透过巨型大喇叭一起高歌。
▲“艺术生活日记”活动,香港当代艺术家和公众一起寻找生活中的创作起点。
“艺术馆出动”教育外展计划
香港艺术馆利用艺术教育专车把艺术作品带进校园和社区,车上特别设计互动游戏及复制品并配合艺术馆工作人员的讲解。教育外展计划还邀请多位本地艺术家举办工作坊,培养市民的艺术眼光,同时体验创作的乐趣。
▲香港艺术馆的艺术教育专车周一至周五驶往校园,周末则停驻在公共场所,让市民接触艺术,吸纳新观众。
▲香港艺术馆设计的四个吉祥物分别代表四类重要藏品。“古仔”(前排左)代表中国文物、“阿港”(前排右)代表香港艺术、“阿墨”(后排左)代表中国书画、“油油”(后排右)代表历史绘画。
▲学生发挥创意,为吉祥物填色,体验创作的乐趣。
▲艺术家王天仁(右)举办工作坊,邀请市民利用被弃置的画框做艺术品。
此外,香港最负盛名的收藏团体之一“敏求精舍”每五年于香港艺术馆举办的会员收藏展转移到香港历史博物馆展出,展期由2015年12月16日至2016年4月11日。香港艺术馆之友活动“艺韵乐音” 周日音乐会系列则移师香港文物探知馆演讲厅举行。
资料参考:香港艺术馆官网丨香港政府新闻网丨创不同协作平台(maD)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