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nise P. Leidy在介绍绘有西湖图案的青花大瓷瓶(美国《侨报》林菁 摄)
据美国《侨报》报道,美国大都会博物馆透过国际借展,近日首次向公众展示60件来自巴西私人收藏的精美且罕见的中国瓷器。这次展览(Global by Design:Chinese Ceramics from the R。Albuquerque Collection)主要呈现自16世纪末至18世纪间,中国瓷器成为全球奢侈品,并改变欧洲制瓷业与餐饮文化的历程。
大都会博物馆亚洲艺术部主任李丹丽(Denise P。Leidy)介绍说,收藏家Albuquerque从23岁起便对中国瓷器非常着迷,他收藏了上千件中国瓷器,美国大都会博物馆从中借展60件,所有这些展品以前从未展出过。
瓷器引入欧洲,可上溯至15世纪末至16世纪初的“地理大发现”时期。期间,瓦斯科·达伽马(1460-1524)于1498年发现了经过好望角到南亚与东亚的航海路线,稍早时候的克里斯托弗·哥伦布(1451-1506)发现了美洲。两名探险家在葡萄牙与西班牙王室的支持下,皆为寻求能更快获取如茶、香料、丝绸,以及瓷器等亚洲奢侈品的海运路线,而展开他们的旅程。
李丹丽指出,当时欧洲掀起了一股中国瓷器热潮,中国制造意味着质量精良。瓷器易于清洗,瓷器作为餐具引入到欧洲,大大改善了欧洲人的饮食卫生。精工制作的中国瓷器在欧洲卖得很贵,一套昂贵的瓷器价钱相当于买一个公寓。
这次展出最引人注目的是一套五件式青花大瓷瓶,上面描绘着杭州西湖的美丽景致。李丹丽说,这几件瓷瓶制作于康熙年间,我们不知道是哪个欧洲人买了它们,因为瓷器上面没有纹章。让人感兴趣的是,为什么中国人会在销往欧洲的瓷器上绘制西湖,欧洲人明白这些图案是西湖吗,对于这些我们没有答案,但这正是有趣之处。
当葡萄牙人于16世纪首次抵达中国时,中国江西景德镇众多窑厂所形成的成熟产瓷区,主宰着世界的制瓷工业(当时世界上唯有中国与韩国生产瓷器,虽然后者的产量较少)。葡萄牙统治者是首批向中国订制瓷器的欧洲人,这次展出的就是这批最早且罕见的订制品。这些订制品中有皇家纹样的装饰,例如一个扁壶上有皇家徽章。还有的作品上有天主教图像装饰,例如一个瓷碗上有《万福玛利亚》起始句。
在此之前,瓷器已在特别是与伊斯兰世界交流的中亚商路中作为重要的商品,而来自中东的器型与设计也由瓷器流传到欧洲。在此次展览中,一件绘有两名波斯人物的罕见克拉克盘(Kraak dish)(约1628-1642),或为伊斯兰或欧洲市场而做。一件难得一见的透雕碗,上饰有伊斯兰清真言,以及配有欧洲特有的鎏金座,说明了瓷器从中国抵达伊斯兰世界,最终到达欧洲的精彩旅程。
到了17世纪早期,两艘被掳获的葡萄牙船只上的瓷器在荷兰被拍卖。不久,在荷兰取代葡萄牙与西班牙在航海路线上的主导地位之后,瓷器开始于北欧地区广泛流传。
到了17世纪末至18世纪之间,随着器型与图样设计的不断交流,一种瓷器制造的全球性艺术语言已发展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