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中国博物馆事业的发展可圈可点。从国家高层战略到各地各馆的贯彻落实都有颇多亮点,有些必然会对未来的一段时间产生影响,有些还面目模糊需在一个更长时段内方能看清,还有些是只属于2015的行业年度记忆……
1、博物馆条例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1月14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博物馆条例(草案)》,2月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659号公布,自2015年3月20日起施行。该《条例》分总则,博物馆的设立、变更与终止,博物馆管理,博物馆社会服务,法律责任,附则6章47条。
条例公布后就有一系列的解读,包括国务院法制办负责人谈《博物馆条例》--将博物馆事业发展纳入法治轨道; 听专家解读《博物馆条例》——理事会制度;弘博网的图解《博物馆条例》;以及亮点与槽点齐飞 ——一篇文章读懂《博物馆条例》。各部门、各地也有不少研讨、对话活动: 国际博物馆日主题对话活动之——《博物馆条例》及《博物馆工作规范》解读; 各大博物馆文创负责人是如何认识《博物馆条例(草案)》的;非国有博物馆的声音也不应忽视《博物馆条例》与国家承诺自相矛盾的地方。
2、一带一路
“一带一路”是指“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是目前中国最高的国家级顶层战略,对博物馆的影响也很大。关于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的展览不胜枚举,如丝绸之路:来自博物馆的讲述等。
其中大唐西市博物馆的发展备受瞩目,他们抢抓“一带一路”建设契机,与丝路沿线国家博物馆及驻华使馆联系、沟通,与十余家丝路沿线国家博物馆签订了《共建友好馆协议》,搭建了非国有博物馆的国际交流平台。
3、故宫600岁
故宫600岁了,又逢故宫博物院90周年院庆,这一年的故宫较往年都更为频繁地出现在公众视野,单霁翔院长也被《人物》杂志评为年度文化人物,获选理由为“与全体故宫人一道,典守珍互,捍卫故宫的尊严、观众的尊严,把壮美的紫禁城完整地交给下一个600年”。
这一年故宫做了很多工作:《故宫保护总体规划》将出台,解决六大问题;故宫院长谈安全大考 实名制抵制黄牛党;故宫石渠宝笈特展;故宫生日开放四大区域 ;端门数字馆;慈宁宫考古……;故宫的每一款app、每件文创新品无不受热捧。故宫博物院自带光环,以一馆之名,获得了社会对博物馆事业的更多关注!
4、法律
年初,自《博物馆条例》明确提出将博物馆事业发展纳入法治轨道来,这一年这项事业在不断推进,如故宫成立文博法治研究所,试填补无博物馆法的空白;针对文物追索、文物回流等问题,博协法律专业委员会研讨“国有文物被盗追索法律问题”。执法方面的思考也从未停止。
5、二战
2015年是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结束70周年的年份,这一年有不少相关主题的博物馆开馆,或是举办相关的展览和纪念活动:如中国首座二战盟军高级战俘营遗址博物馆开馆; 《无声之营——沈阳二战盟军战俘营史实展》在英国利物浦市圣乔治大厅开幕; 版画再现重庆抗战历史——王琦美术博物馆开馆; 博物馆记忆之二战博物馆; 愿战火之后再无战火——白俄罗斯卫国战争历史博物馆巡礼。
6、跨界
这是现阶段整个社会发展的一个热词,热到有点土气了。它的概念可以很宽泛,作为2015年博物馆事业发展的关键词,这里列举博物馆尝试的探索:如博物馆尝试”触电” 带着文物一起真实穿越; 博物馆可以“+”什么?; 博物馆携手慕课:迎接"2M"时代; 博物馆遭遇游戏 跨界尝试寓教于乐; 三星堆博物馆教你如何在电影中插入广告; 多感官视听盛宴 全面颠覆传统观展理念——“不朽的梵高”等。我们能看到,博物馆有跟电视、电影、游戏等载体相结合创新宣传方式的,也有整合多种社会资源做社会教育活动的,还有的可能并不算是严格意义上的“跨界",只是单纯地结合,但这种尝试是值得肯定的,相信以后会变得成熟起来。
7、非国有博物馆
《博物馆条例》把利用或主要利用非国有资产设立的博物馆定名为"非国有博物馆" ,虽然在一些方面还有待商榷,但赋予了其平等的法律身份和规范的法律引导,这一年来非国有博物馆的发展愈发引人关注。不仅有政府行为,( 国家文物局调研建川博物馆 如何实现从资源到产业的转变, 成都市首次面向非国有博物馆购买公益性展览服务);还有非国有博物馆自身的探索,( 全球私立博物馆峰会移师上海:给博物馆带来新启示),学界、行业观察也未曾缺席(中国私人博物馆可持续性堪忧,北大宋向光教授谈民办馆如何不再“囊中羞涩”, “江宁织造博物馆”变形记——且看民营博物馆如何在争议中求生存, 梳理非国有博物馆发展过程, 聚焦民办、基层博物馆的变形之路。)
实事求是的讲,非国有博物馆在整个博物馆事业发展中受到的关注还不够,很多重要场合仍处于缺席状态,除了几个典型民办馆外,大多数同类馆的发展还处于未上轨道的阶段。
8、文物保护
这本不应该作为年度关键词,收录它,是为了提名几项重要的博物馆相关技术、产品,其中包括首博成功研制生物揭展剂, 数字技术复原卢舍那大佛色彩);政策层面也有了越来越多的支持关注,如国家文物局的大数据之旅:传统和科技的碰撞;2015年文物保护装备示范项目申报八大重点方向。
9、文创/文博会
如果从一个较长的时间段来看,2015年一定是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值得纪念的一年。如拒绝流水线,文创产品还可以是这样的 ; 博物馆文创为何能在文博会上“唱主角”?
10、考古与盗墓
2015年几部拥有超级IP的剧作面世,每次都在社会上引起不小的轰动:盗墓主题的文学作品《盗墓笔记》、《鬼吹灯》分别以网剧、电影的形式跟公众见面,全社会都因盗墓而对考古更多关注;《聂隐娘》、《琅琊榜》、《芈月传》等历史剧上映也总伴随着各种科普文、纠正文,各路段子手、文案君调侃或借势,历史考古文博相关专业则经常在挑错、纠正,很是热闹。
11、灾难
极端组织IS的残暴行为给当地人民带来了灾难,不少文化遗产也遭到巨大破坏。(回顾 ISIS捣毁文物始末, IS捣毁文物意图何在。)自然灾害对文物的破坏也令人痛心,尼泊尔地震对文化遗产的破坏引人深思( 直面灾难,我们能做的还有很多。)博物馆也面临其他风险(博物馆面临的安全风险与对策)。今年博物馆内的盗窃事件也接连发生( 神偷是如何潜入枫丹白露宫中国馆的),捷克国家博物馆丢失31件馆藏画作。
国际博物馆协会亚太地区联盟2015年大会一个引人关注的就是博物馆有必要建立一套完整的体系,去应对自然灾害对文物的破坏(国际博协亚太联盟2015年大会召开 博物馆建立应对灾害体系达共识)。
12、遗址公园
不仅博物馆建设热,遗址公园的建设也是热点。比如, 未来5年,洛阳将建九大国家遗址公园,莫高窟能建立主题公园吗; 文化遗产的开发不能“任性”;要思考大遗址保护如何与旅游结合。今年有不少会议探讨遗址类博物馆的发展情况,如中博协考古与遗址博物馆专委会年会在萍乡召开。同时,人们也看到了新的尝试,如传统旅游倦了怎么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