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吉美博物馆:碎片里的中国

[2016-01-22]
来源:世界遗产地理     

  塞纳河右岸,法国巴黎第16 区,耶纳(Lena)广场的北面,矗立着一座圆形的建筑,这便是鼎鼎有名的法国国立吉美亚洲艺术博物馆。 吉美博物馆是目前欧洲地区最大的亚洲考古与艺术机构,也是世界上 著名的亚洲古典艺术品收藏展览中心。本文作者在吉美博物馆短暂工 作过而作为熟知中国文物的考古专家,在异国他乡看到、触摸到这些珍宝,又是另一番体验和感触。
  世界的亚洲艺术中心
  故事,要从1876年,一位法国人的旅行说起。


▲吉美博物馆图书馆 供图/SONNET Sylvain-Gaopinimages

  1876年,从法国工业重镇里昂市走出一位名叫埃米尔?吉美(Emile Guimet)的中年实业家。事业有成的吉美,对法国以外的世界尤其是神秘的东方充满神往,于是以殷实的家底为后盾,开始了他的环球旅行。
  旅途中,埃米尔?吉美脑海里渐渐浮现出一张蓝图:建立一座东方语言学校、一座图书馆和一座博物馆,在法国传播东方文化。前两者因为种种原因未能全部实现,最终修成正果的,只有这座博物馆。
  现在的吉美博物馆虽然仍冠以吉美之名,依然是吉美修建的那座美丽的建筑,但几经嬗变,馆舍面积在2001年时已达5500平方米,藏品达6万余件,涵盖亚洲东部、南部和中部,纵贯亚洲5000 年历史。而吉美先生本人的收藏,在总量中下降至不足10%。


▲来参观吉美博物馆的学生们

  因工作关系,我参与了中法建交50 周年的纪念活动,得以在吉美博物馆短暂工作数日。尤为难得的是,我还看到吉美展览中和库房内的数百件文物,感受到中国文物在法兰西大地所产生的无尽魅力,也触摸到海外收藏中国文物的一些秘辛。

  从伯希和到卢芹斋
  吉美博物馆收藏的亚洲艺术品中,中国文物有2万件左右,约占1/3。
  众所周知,博物馆的创建者埃米尔?吉美的个人收藏是吉美博物馆中国文物的最早来源,俟后还有一些机构和收藏家的捐赠。但是,在此之外,吉美的馆藏来源显然还有其他渠道。


 ▲吉美博物馆所藏的辽代三彩罗汉

  对于伯希和,估计大部分中国人都不会陌生。这位法国汉学家,在1908 年3 月来到敦煌,在藏经洞中待了整整三周。伯希和将斯坦因依靠翻译而忽略的更珍贵的经卷、6000 多卷写本和一些画卷,装满10 辆大车,运往巴黎。而其中的绘画220 卷、木雕21 件,就被收藏在吉美博物馆中。只是,这一大批珍贵文物的周转细节,恐怕也会逐渐碎片化甚至湮灭、消亡。
  另一个与吉美的中国文物关系密切的人物,名叫卢芹斋。提起卢芹斋,中西方收藏家和博物馆几乎无人不晓。
  吉美博物馆从卢芹斋手中得到中国艺术品主要通过两种方式。一是购买:在巴黎的一次拍卖中,卢芹斋一次就卖出青铜器、雕塑、玉器3000 余件,吉美是其中的买家。二是捐赠:“二战”期间,卢芹斋避难美国,他在巴黎费尽周折修建的备受瞩目的、收藏有大量精美中国文物的红楼,被迫置于吉美博物馆的保护之下,才得以免遭战火的洗劫。


 ▲唐代马球俑,在吉美博物馆“天马行空”的展览方式下,别有趣味

  洛阳:流失海外的永恒话题
  司马光曾有“欲问天下兴废事,请君只看洛阳城”的著名诗句,道尽了洛阳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也正因此,洛阳自古以来就成为盗墓者云集之地。随着国门洞开,西方的学者、探险家、古董商乃至一些文化掠夺者蜂拥而至。也就是在那个时期,洛阳一带的文物第一次成批量地流向海外。有很多几经转折,现今就展示在吉美的展厅里。据统计,吉美收藏的佛教雕塑中,有8件来自龙门石窟。
  在吉美博物馆“古典中国展厅”我还看到了一组标识为洛阳金村出土的精美青铜器。“金村”,我当然再熟知不过了。1928 年夏季的一场暴雨,无意间引发了一桩在中国考古史上具有重要影响的考古大发现:位于古城洛阳东郊的金村附近露出了成组的大型墓葬。闻讯而来的中外各色人等本着各种不同目的云集中原,一场持续数年的规模空前的非正常考古发掘就此开始,洛阳东周王陵金村陵区就此进入学术界的视野。



▲这两件藏品,都是法国收藏家伯希和从中国新疆带到法国的壁画,可惜已是残片

  金村陵区共被盗掘8 座大墓,由北向南分为两组,均为带有墓道的甲字形。墓葬所出随葬品不可计数,均为东周时期具有代表意义的艺术珍品。

  躺在库房里的瓶瓶罐罐
  在吉美博物馆这2万余件的中国文物中,中国陶瓷器约占半数以上,是海外博物馆收藏中国陶瓷最多的一家。但其中的绝大部分,都躺在库房里恒温恒湿的储藏柜中。
承策展人曹慧中研究员的美意和关照,我在完成“汉风”文物展的撤展工作后,得以进入吉美博物馆宽大精致的库房内,走马观花地浏览了一下这些流寓他乡的瑰宝。我发现,这里古代陶瓷不仅数量多,且多为难得一见的精品。


 ▲吉美博物馆藏的中国佛像 供图/SONNET Sylvain-Gaopinimages

  梅瓶是经典的传统造型,小口鼓肩,腹线修长。其釉色和装饰图案则使之成为梅瓶中的翘楚:通体施以深沉典雅的宝蓝色,在肩和腹的焦点位置,描绘出一条蜷曲腾飞的白龙和一颗火焰珠,其间点缀四朵火焰形云纹。这雅致静和的宝蓝底色,与动感十足、绚丽光洁的白龙,既有强烈明显的对比,也有动静相宜的互补。
  同样来自迪耶捐赠的还有一件德化窑白瓷观音坐像,可谓稀世珍宝。

 ▲饱经沧桑的迦叶头像,原为洛阳龙门石窟的石刻佛像

  库房里只有我们两人,除了偶尔的讨论,再无其他的声音。在这令人沉醉的氛围中,我手捧着一件件曾经在中原大地深埋千年以上、现如今静静地集中在西半球舒适的文物库房里的文物,摩挲着、凝视着,努力去感受着它们曾经的心路历程。有时候,对这些文物工艺技术和艺术风格的考察,会蓦然被这种情感性的思绪打断。我就是在这种理性和感性交织的心境中,去感受和体会吉美。